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光腔衰荡光谱诊断低温等离子体NO2和CH活性物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5-16页
1 绪论第16-40页
    1.1 低温等离子体概述第16-17页
    1.2 低温等离子体光谱诊断技术第17-29页
        1.2.1 发射光谱诊断技术第19-22页
        1.2.2 直接吸收光谱诊断技术第22-27页
        1.2.3 间接吸收光谱诊断技术第27-29页
    1.3 光腔衰荡光谱诊断技术第29-38页
        1.3.1 光腔衰荡光谱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第29-35页
        1.3.2 光腔衰荡光谱的原理第35-38页
    1.4 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第38-39页
    1.5 本论文章节结构安排第39-40页
2 光腔衰荡光谱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的建立第40-56页
    2.1 激光源第40-41页
    2.2 光学谐振腔第41-48页
        2.2.1 光学谐振腔理论第41-47页
        2.2.2 光学谐振腔构成第47-48页
    2.3 探测器第48-49页
    2.4 仪器时序控制第49页
    2.5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49-50页
    2.6 光谱分析第50-51页
    2.7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第51-55页
        2.7.1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第51-53页
        2.7.2 纳秒脉冲直流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第53页
        2.7.3 直流级联弧等离子体源装置第53-55页
    2.8 本章小结第55-56页
3 光腔衰荡光谱诊断研究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56-74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光腔衰荡光谱测量NO_2数密度第57-59页
        3.2.1 光腔衰荡光谱诊断系统第57页
        3.2.2 NO_2的光腔衰荡光谱和吸收截面第57-58页
        3.2.3 NO_2的探测限第58-59页
    3.3 介质阻挡放电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59-65页
        3.3.1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59-60页
        3.3.2 NO_2/Ar混合气体介质阻挡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60-62页
        3.3.3 介质阻挡放电中NO_2相关化学反应第62-65页
    3.4 纳秒脉冲直流放电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65-73页
        3.4.1 纳秒脉冲直流放电装置第66-67页
        3.4.2 空气纳秒脉冲直流放电余辉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67-71页
        3.4.3 NO_2/Ar混合气体纳秒脉冲直流放电余辉中NO_2的时间演化第71-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4 发射光谱结合光腔衰荡光谱研究有效逆光子效率第74-94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逆光子效率概述第75-78页
        4.2.1 逆光子效率定义第76-77页
        4.2.2 常用确定逆光子效率的方法第77-78页
    4.3 实验装置第78-81页
        4.3.1 发射光谱诊断系统第79-81页
        4.3.2 光腔衰荡光谱诊断系统第81页
    4.4 实验结果第81-93页
        4.4.1 CH(A~2Δ-X~2Π)的发射光谱和光腔衰荡光谱第81-84页
        4.4.2 等离子体参数第84-87页
        4.4.3 有效逆光子效率第87-88页
        4.4.4 CH(A)的比重第88-89页
        4.4.5 CH自由基偏离激发平衡程度第89-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5.1 本论文取得的成果第94-95页
    5.2 创新点摘要第95-96页
    5.3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型模糊系统的泛逼近性及其应用
下一篇:吡啶—胺五配位钴、镍、铜配合物的水相电催化还原产氢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