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页 |
1.4.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20-21页 |
第2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概念及内涵 | 第21-23页 |
2.1.1 概念解析 | 第21页 |
2.1.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传统住房抵押贷款的异同 | 第21-22页 |
2.1.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两面性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生命周期理论与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制度变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 第24-25页 |
2.2.3 产权分割理论和资产流动性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家庭财务代际传递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发展的国际比较及规律研究 | 第27-34页 |
3.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国外的实践情况 | 第27-31页 |
3.1.1 美国 | 第27-28页 |
3.1.2 加拿大 | 第28-29页 |
3.1.3 英国 | 第29-30页 |
3.1.4 新加坡 | 第30-31页 |
3.1.5 日本 | 第31页 |
3.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国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 第31-34页 |
3.2.1 产物:经济发展与社会现状 | 第31-32页 |
3.2.2 保障: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32页 |
3.2.3 前提: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产品 | 第32页 |
3.2.4 风险:强化监管和控制 | 第32-34页 |
第4章 济南市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43页 |
4.1 济南市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有利因素 | 第34-39页 |
4.1.1 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与活跃的房地产 | 第34-35页 |
4.1.2 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 | 第35-36页 |
4.1.3 科学理财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 第36页 |
4.1.4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试点 | 第36-39页 |
4.2 济南市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面临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 第39-42页 |
4.2.1 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导向 | 第39页 |
4.2.2 政策风险 | 第39-40页 |
4.2.3 利率及市场风险 | 第40-41页 |
4.2.4 支付风险 | 第41-42页 |
4.3 分析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济南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运作模式 | 第43-48页 |
5.1 适用对象 | 第43-45页 |
5.1.1 年龄限制 | 第43-44页 |
5.1.2 房产限制 | 第44页 |
5.1.3 其他考虑因素 | 第44-45页 |
5.2 贷款机构的选择 | 第45-46页 |
5.3 济南市运作模式设计 | 第46-48页 |
5.3.1 参与者 | 第46页 |
5.3.2 流程示意图 | 第46页 |
5.3.3 案例运用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