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邯郸市PM2.5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外环境空气PM_(2.5) 标准第11页
        1.2.2 PM_(2.5) 与能见度第11-12页
        1.2.3 PM_(2.5) 的化学组分第12-14页
        1.2.4 PM_(2.5) 与人体健康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实验与方法第16-20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6页
    2.2 颗粒物样本采集与分析方法第16-17页
    2.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第17-20页
第3章 邯郸市PM_(2.5) 时空分布特征第20-40页
    3.1 邯郸市大气污染现状第20-25页
        3.1.1 2013年第21-23页
        3.1.2 2014年第23-25页
    3.2 PM_(2.5) 浓度时间分布特征第25-33页
        3.2.1 市区监测站点介绍第25-26页
        3.2.2 PM_(2.5) 浓度年变化第26-30页
        3.2.3 PM_(2.5) 浓度季变化第30-32页
        3.2.4 PM_(2.5) 浓度日变化第32-33页
    3.3 PM_(2.5) 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第33-35页
    3.4 邯郸市气象条件分析第35-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邯郸市PM_(2.5) 化学组分特征第40-68页
    4.1 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第40-47页
        4.1.1 年际变化特征第40-41页
        4.1.2 季节变化特征第41-42页
        4.1.3 水溶性无机离子平衡及存在状态第42-45页
        4.1.4 SO_4~(2-)和NO~(3-)的生成途径第45-47页
    4.2 碳组分的污染特征第47-54页
        4.2.1 年际变化特征第48-49页
        4.2.2 季节变化特征第49-51页
        4.2.3 OC与EC的相关性第51-53页
        4.2.4 碳组分的来源分析第53-54页
    4.3 元素的污染特征第54-58页
        4.3.1 时间变化特征第54-56页
        4.3.2 富集因子第56-58页
    4.4 PM_(2.5) 质量平衡特征第58-61页
    4.5 PM_(2.5) 化学组分空间分布特征第61-65页
        4.5.1 浓度分布特征第62-64页
        4.5.2 重要比值分布特征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5章 APEC期间邯郸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第68-86页
    5.1 空气质量总体评价第68-70页
    5.2 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第70-74页
        5.2.1 颗粒物(PM_(2.5),PM_(10))第70-72页
        5.2.2 气态污染物(SO_2,NO_2,CO,O_3)第72-74页
    5.3 PM_(2.5) 化学组分特征分析第74-83页
        5.3.1 水溶性无机离子变化特征第74-76页
        5.3.2 碳组分变化特征第76-79页
        5.3.3 颗粒物来源分析第79-83页
            5.3.3.1 风向、风速分析第79-81页
            5.3.3.2 相关性分析第81-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6.1 结论第86-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作者简介第9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用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2013-2014年邯郸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