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8-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21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6页 |
(一)大数据的概念 | 第9-14页 |
(二)技术的概念 | 第14-15页 |
(三)相关概念间的联系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一)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二)边疆政府治理技术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三)关于国内外研究综述的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3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3-24页 |
第一章 我国边疆政府治理技术的发展沿革及现状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传统边疆政府治理技术发展阶段 | 第24-28页 |
一、边疆政府治理的嬗变和发展 | 第24-26页 |
(一)古代到近现代的边疆治理 | 第24页 |
(二)建国初期的边疆治理 | 第24-25页 |
(三)改革开放后的边疆治理 | 第25-26页 |
二、我国政府治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一)治理技术变革的初步探索阶段(1978—2008) | 第26-27页 |
(二)以NPM模式为主的治理变革阶段(1980—2000) | 第27页 |
(三)治理变革新探索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云南边疆政府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 第28页 |
第三节 传统云南边疆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第28-32页 |
一、民族种类多样,民情社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 第28-29页 |
二、经济发展滞后,边疆治理物质基础薄弱 | 第29-30页 |
三、治理手段单一,维稳式和管控式治理常态化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边疆政府治理技术变革的新助力——大数据技术 | 第32-46页 |
第一节 大数据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第32-36页 |
第二节 大数据技术转变云南边疆政府治理水平的必要性 | 第36-46页 |
一、云南边疆地区日益复杂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 | 第37-39页 |
二、发展云南边疆区域经济的有效技术保障 | 第39-40页 |
三、防范自然灾害、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 | 第40-41页 |
四、智慧政府精细化管理必然的技术选择 | 第41-43页 |
五、提升政府公信力、遏制权力寻租的有效手段 | 第43-44页 |
六、实现以人为本理念、多元治理理念的选择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大数据技术变革边疆政府治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52页 |
第一节 云南边疆地区大数据发展的外在条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大数据施政平台提升边疆政府治理水平的现实基础 | 第47-52页 |
一、网络通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第47-48页 |
二、云南省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 第48-49页 |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 | 第49-50页 |
四、市场需求势头良好 | 第50-51页 |
五、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大数据技术在边疆政府治理过程中应用的思路 | 第52-63页 |
第一节 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边疆政府治理技术的策略 | 第52-57页 |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转变传统治理理念 | 第52-53页 |
二、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地方大数据发展战略 | 第53页 |
三、整合数据信息,构建政府大数据平台 | 第53-54页 |
四、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融合 | 第54-55页 |
五、依托第三方技术支持,购买相关大数据服务 | 第55-56页 |
六、培养数据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政府治理智力支持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运用大数据技术变革政府治理技术过程中的要注意的问题 | 第57-63页 |
一、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风险 | 第57-61页 |
(一)大数据带来的伦理-法律问题 | 第57-59页 |
(二)应对数据风险的策略 | 第59-61页 |
二、技术和人力上面临的难题 | 第61-62页 |
三、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沼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