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目的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基础理论第11-20页
    2.1 产品责任的概论第11-16页
        2.1.1 产品的涵义第11-12页
        2.1.2 产品责任的涵义第12-13页
        2.1.3 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第13-16页
    2.2 惩罚性赔偿的概论第16-20页
        2.2.1 惩罚性赔偿的涵义第16-18页
        2.2.2 惩罚性赔偿的法律属性第18-20页
第3章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价值和功能第20-26页
    3.1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价值第20-22页
        3.1.1 惩罚性赔偿契合产品责任的正义需求第20-21页
        3.1.2 惩罚性赔偿契合产品责任的公平需求第21页
        3.1.3 完善产品责任的有关立法,使其与国际接轨第21-22页
    3.2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第22-26页
        3.2.1 遏制伪劣产品,制裁产品侵权人第22-23页
        3.2.2 推动生产者提高安全意识,生产高质量产品第23-24页
        3.2.3 激励消费者维权,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第24-25页
        3.2.4 协调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第25-26页
第4章 我国对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规制的不足第26-35页
    4.1 对适用要素的规定太过严格第26-29页
        4.1.1 主观要素第26-27页
        4.1.2 客观要素第27-28页
        4.1.3 对象要素第28-29页
    4.2 对相关法律术语界定不明确第29-31页
        4.2.1 产品缺陷第29-30页
        4.2.2 健康严重损害第30-31页
    4.3 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模糊第31页
    4.4 缺乏统一的原则性规定第31-32页
    4.5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模糊第32-35页
第5章 我国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完善措施第35-48页
    5.1 合理界定适用要素第35-38页
        5.1.1 拓宽对主观要素的要求第35-36页
        5.1.2 拓宽对损害后果的限定第36-37页
        5.1.3 拓宽对象要素的范围第37-38页
    5.2 明确界定有关法律术语第38-41页
        5.2.1 产品缺陷第39-40页
        5.2.2 健康严重损害第40-41页
    5.3 明确认定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第41-43页
        5.3.1 《侵权责任法》第47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2款的适用关系第41-42页
        5.3.2 《侵权责任法》第47条与《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的适用关系第42-43页
    5.4 采取统一和分立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第43-44页
    5.5 合理界定惩罚性赔偿金第44-48页
        5.5.1 确立计算基准第44-45页
        5.5.2 限制最高数额第45-46页
        5.5.3 设置衡量要素第46-4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6.1 结论第48页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广告代言行为刑事责任探讨
下一篇:公司反敌意收购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