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1 菊属与蒿属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菊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蒿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2 菊姬长管蚜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 第18-19页 |
·形态特征 | 第19页 |
·危害症状 | 第19页 |
·发生规律 | 第19页 |
3 植物抗虫性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植物抗虫性定义 | 第19-20页 |
·植物抗虫性的类型 | 第20页 |
·植物抗虫性机理 | 第20-26页 |
·植物抗虫性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 第26-27页 |
4 植物抗虫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7页 |
·室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 | 第30-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田间抗性鉴定 | 第30-31页 |
·室内抗性鉴定 | 第31-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田间抗蚜性评价 | 第33页 |
·室内抗蚜性评价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虫机理初步研究 | 第38-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虫源 | 第39页 |
·接虫方法 | 第39页 |
·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 第39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39-40页 |
·基因定量表达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 | 第41-42页 |
·蚜虫诱导对POD酶活性和POD表达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蚜虫诱导对PPO酶活性和PPO表达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蚜虫诱导对PAL酶活性和PAL表达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蚜虫诱导对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叶片解剖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46页 |
·酶活性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46-47页 |
·基因表达与抗虫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水杨酸诱导下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虫性研究 | 第48-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材料和虫源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9页 |
·ROS和MDA测定 | 第49-50页 |
·黄酮含量测定 | 第50页 |
·黄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定量表达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不同处理下植株的生理反应 | 第50-53页 |
·ROS和MDA含量测定 | 第53-56页 |
·不同处理下黄酮含量的变化 | 第56页 |
·不同处理下黄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62页 |
·蚜虫和SA处理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9-60页 |
·蚜虫和SA处理对ROS和MDA的影响 | 第60页 |
·蚜虫和SA处理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蚜虫和SA处理对黄酮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2-64页 |
创新之处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0页 |
附录一 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80-81页 |
附录二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 第81-82页 |
附录三 反转录操作流程 | 第82-84页 |
论文发表情况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