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铜川市耀州区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以天宝路街道办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贫困第16-17页
        2.1.2 贫困人口第17页
        2.1.3 贫困人口比率第17-18页
    2.2 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第18-20页
        2.2.1 精准扶贫第18-19页
        2.2.2 精准脱贫第19-20页
第三章 天宝路街道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及扶贫政策分析第20-24页
    3.1 街道农村人口收入基本情况分析第20-21页
    3.2 农村贫困人口现状分析第21-22页
    3.3 现行扶贫政策及经验分析第22-23页
        3.3.1 技能扶贫、就业扶贫第22页
        3.3.2 区域性项目扶贫第22-23页
        3.3.3 政策性救助扶贫第23页
    3.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四章 天宝路街道农村致贫原因分析第24-33页
    4.1 制度性因素致贫第24-27页
        4.1.1 城乡二元结构第24-25页
        4.1.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25-26页
        4.1.3 信贷体制第26页
        4.1.4 扶贫制度机制第26-27页
    4.2 共性因素致贫第27-30页
        4.2.1 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第27-28页
        4.2.2 富民产业单一,农民技能较低第28-29页
        4.2.3 资金扶持不足,惠民实事不力第29-30页
    4.3 个性因素致贫第30-33页
        4.3.1 因病、因残疾致贫第30-31页
        4.3.2 因老致贫第31页
        4.3.3 因灾致贫第31页
        4.3.4 因缺乏技能致贫第31页
        4.3.5 因子女上学致贫第31-33页
第五章 解决天宝路街道农村贫困问题的措施第33-40页
    5.1 制度性帮扶第33-36页
        5.1.1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第33页
        5.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33-35页
        5.1.3 完善农村信贷制度第35页
        5.1.4 改革扶贫制度机制第35-36页
    5.2 集体性帮扶第36-38页
        5.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集体产业规模第36-37页
        5.2.2 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高“四个收益”第37-38页
        5.2.3 推进旅游等特色项目,用特色产业带动就业第38页
    5.3 个性化帮扶第38-40页
        5.3.1 精神帮扶第38页
        5.3.2 组织帮扶第38-39页
        5.3.3 学业帮扶第39页
        5.3.4 就业、创业帮扶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川市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三原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