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国内外能源现状及节能的重要性 | 第11-13页 |
1.1.1 国内外能源现状 | 第11-12页 |
1.1.2 节能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热电联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首钢京唐海水淡化热电联产系统组成 | 第16-28页 |
2.1 海水淡化热电联产系统组成 | 第16-17页 |
2.2 蒸汽系统 | 第17-19页 |
2.2.1 给水系统 | 第17-18页 |
2.2.2 水蒸汽系统 | 第18页 |
2.2.3 烟系统 | 第18-19页 |
2.2.4 风系统 | 第19页 |
2.2.5 给水除氧系统 | 第19页 |
2.2.6 排污系统 | 第19页 |
2.3 发电系统 | 第19-21页 |
2.4 海水淡化系统 | 第21-24页 |
2.4.1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4.2 海水淡化的蒸汽流程 | 第22-23页 |
2.4.3 海水流程 | 第23-24页 |
2.4.4 蒸馏水流程 | 第24页 |
2.4.5 浓盐水流程 | 第24页 |
2.4.6 药剂添加 | 第24页 |
2.5 海水淡化热电联产系统控制难点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海水淡化与热电联产控制系统 | 第28-54页 |
3.1 蒸汽系统水位控制 | 第28-40页 |
3.1.1 给水控制的必要性 | 第28页 |
3.1.2 给水控制的难点 | 第28-29页 |
3.1.3 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 第29-31页 |
3.1.4 水位调节系统简介 | 第31-32页 |
3.1.5 解决方案 | 第32-35页 |
3.1.6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5-37页 |
3.1.7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40页 |
3.2 海水淡化技术控制系统 | 第40-43页 |
3.2.1 海水淡化主体的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第40-42页 |
3.2.2 海水淡化主体的控制系统软件组成 | 第42-43页 |
3.3 海水淡化与热电联产控制技术研究 | 第43-53页 |
3.3.1 发电机组与海水淡化联合控制研究 | 第43-47页 |
3.3.2 汽轮机排汽精确控制技术 | 第47-49页 |
3.3.3 汽轮机与海水淡化的高效连接及可靠隔绝技术 | 第49-51页 |
3.3.4 海水淡化装置的适应性技术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热电负荷分配优化 | 第54-70页 |
4.1 机组特性分析 | 第55-58页 |
4.1.1 凝汽式汽轮机的特性方程 | 第55-56页 |
4.1.2 背压汽轮机的特性方程 | 第56-57页 |
4.1.3 调节抽气式汽轮机的特性方程 | 第57-58页 |
4.2 机组特性曲线的拟合 | 第58-65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59页 |
4.2.2 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原理 | 第59-61页 |
4.2.3 分段直线拟合的程序框图 | 第61页 |
4.2.4 运行数据与结果 | 第61-65页 |
4.3 机组负荷分配优化算法研究 | 第65-66页 |
4.4 热电负荷分配优化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4.4.1 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 | 第66-67页 |
4.4.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海水淡化热电联产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70-76页 |
5.1 系统运行 | 第70页 |
5.2 运行效果分析 | 第70-72页 |
5.3 经济性与节能效果分析 | 第72-74页 |
5.3.1 经济性研究 | 第72-73页 |
5.3.2 节能性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