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灾体地震风险评估及损失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地震损失评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城市承灾体地震风险因素分析 | 第19-34页 |
2.1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2.1.1 自然灾害概述 | 第19-20页 |
2.1.2 灾害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2.1.3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 第21页 |
2.2 城市承灾体综合脆弱性分析 | 第21-30页 |
2.2.1 城市承灾体综合脆弱性指标体系 | 第22-24页 |
2.2.2 可变模糊聚类 | 第24-26页 |
2.2.3 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2.3 致灾因子(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30-33页 |
2.3.1 地震的特点 | 第30-31页 |
2.3.2 描述地震的相关参数 | 第31页 |
2.3.3 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城市地震风险评估 | 第34-46页 |
3.1 地震风险评估概述 | 第34-37页 |
3.1.1 风险的概念 | 第34页 |
3.1.2 城市自然灾害(地震)风险 | 第34-36页 |
3.1.3 地震风险评估流程 | 第36-37页 |
3.2 地震风险评估的方法 | 第37-42页 |
3.2.1 风险矩阵方法 | 第37-41页 |
3.2.2 风险矩阵方法的改进 | 第41-42页 |
3.3 案例分析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地震损失分析及减灾对策研究 | 第46-61页 |
4.1 地震损失评估理论 | 第46-48页 |
4.1.1 地震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4.1.2 地震损失评估的方法 | 第47页 |
4.1.3 基于灾后损失的自然灾害等级分类 | 第47页 |
4.1.4 地震损失评估的特点 | 第47-48页 |
4.2 地震损失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第48-52页 |
4.2.1 数据包络分析 | 第48-50页 |
4.2.2 Tobit模型 | 第50-52页 |
4.2.3 DEA-Tobit模型的优势 | 第52页 |
4.3 地震损失指标体系及模型指标 | 第52-54页 |
4.3.1 城市地震综合损失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4.3.2 DEA-Tobit模型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4.4 案例分析 | 第54-57页 |
4.4.1 汶川地震及数据 | 第54-55页 |
4.4.2 DEA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4.4.3 Tobit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4.5 城市地震减灾对策研究 | 第57-60页 |
4.5.1 长期防震减灾措施 | 第58-59页 |
4.5.2 短期地震应急管理体系 | 第59-60页 |
4.5.3 重点防震措施 | 第60页 |
4.5.4 震后的恢复重建管理 | 第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