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2.1 旅游活动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2 精神生活与精神需求 | 第13-15页 |
2.3 旅游文化 | 第15-18页 |
第3章 人类社会生活与精神需求 | 第18-29页 |
3.1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需求 | 第18-19页 |
3.1.1 求真的精神需求 | 第18页 |
3.1.2 求善的精神需求 | 第18-19页 |
3.1.3 求美的精神需求 | 第19页 |
3.2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失衡 | 第19-22页 |
3.2.1 物质生活:物质化给现实世界蒙上虚幻 | 第19-20页 |
3.2.2 精神生活:信仰缺失导致精神流浪 | 第20-21页 |
3.2.3 文化生活:拜金主义拒绝文化内涵 | 第21-22页 |
3.3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精神需求失衡的原因 | 第22-25页 |
3.3.1 “现代性”和“怀旧”的两难 | 第22-24页 |
3.3.2 城市化与人的森林情结相悖 | 第24-25页 |
3.4 人类精神生活寻求平衡 | 第25-29页 |
3.4.1 回到大自然 | 第25-26页 |
3.4.2 寻找失落的天性 | 第26-27页 |
3.4.3 珍惜文化遗产 | 第27-29页 |
第4章 旅游活动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作用 | 第29-47页 |
4.1 现代性与旅游的关联 | 第29-31页 |
4.2 旅游活动的发生与本质 | 第31-34页 |
4.2.1 旅游活动的发生:人类自然属性的体现 | 第31-33页 |
4.2.2 旅游活动的本质:丰富人类精神生活 | 第33-34页 |
4.3 旅游活动的理论意义 | 第34-40页 |
4.3.1 旅游活动的人类学意义 | 第34-35页 |
4.3.2 旅游活动的社会学意义 | 第35-36页 |
4.3.3 旅游活动的心理学意义 | 第36-37页 |
4.3.4 旅游活动的文化学意义 | 第37-38页 |
4.3.5 旅游活动的美学意义 | 第38-40页 |
4.4 旅游活动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调节 | 第40-47页 |
4.4.1 回归真实世界 | 第41-43页 |
4.4.2 发现天性 | 第43-44页 |
4.4.3 享受美 | 第44-47页 |
第5章 旅游活动组织中的精神需求考虑 | 第47-53页 |
5.1 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精神需求考虑 | 第47-50页 |
5.1.1 旅游规划弱经济功利性、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47-48页 |
5.1.2 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诉求 | 第48页 |
5.1.3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 第48-49页 |
5.1.4 旅游产品开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 第49-50页 |
5.2 旅游营销中的文化引导 | 第50-51页 |
5.3 旅游过程中的文化解读与体验 | 第51-53页 |
5.3.1 旅游过程中的文化解读 | 第51-52页 |
5.3.2 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