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高温合金简介 | 第11-14页 |
1.2.1 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2.2 高温合金的变形特点 | 第13-14页 |
1.3 热变形行为 | 第14-18页 |
1.3.1 热变形本构方程 | 第14-15页 |
1.3.2 加工图 | 第15-16页 |
1.3.3 变形机理图 | 第16-18页 |
1.4 动态再结晶行为 | 第18-19页 |
1.4.1 动态再结晶的机制 | 第18-19页 |
1.4.2 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1.5 GH4742合金简介 | 第19-21页 |
1.5.1 合金的相组成 | 第19-21页 |
1.5.2 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6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热模拟压缩试验 | 第23-24页 |
2.2.2 光学显微镜(OM)分析 | 第24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4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4页 |
2.2.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4页 |
2.2.6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 | 第24-27页 |
第3章 GH4742合金组织性能及本构关系 | 第27-49页 |
3.1 变形条件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1 变形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变形程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9页 |
3.1.3 变形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合金中的相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30-36页 |
3.2.1 γ'相 | 第31-34页 |
3.2.2 碳化物相与氮化物相 | 第34-36页 |
3.3 GH4742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36-37页 |
3.4 材料常数的求解 | 第37-42页 |
3.4.1 应力指数n | 第38-40页 |
3.4.2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 | 第40-41页 |
3.4.3 变形激活能Q | 第41-42页 |
3.5 基于峰值应力热压缩本构方程 | 第42-44页 |
3.6 基于matlab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44-46页 |
3.6.1 基于matlab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4页 |
3.6.2 GH4742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44-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GH4742合金加工图和变形机理图研究 | 第49-63页 |
4.1 GH4742合金加工图的构建及分析 | 第49-57页 |
4.1.1 DDM加工图的构建 | 第49-51页 |
4.1.2 基于Prasad塑性失稳准则加工图的分析 | 第51-57页 |
4.2 GH4742合金变形机理图的构建及分析 | 第57-60页 |
4.2.1 变形机理图的构建 | 第57-58页 |
4.2.2 包含位错数量的变形机理图的分析 | 第58-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研究 | 第63-81页 |
5.1 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机制 | 第63-69页 |
5.1.1 不连续动态再结晶 | 第63-65页 |
5.1.2 连续动态再结晶 | 第65-66页 |
5.1.3 孪生动态再结晶 | 第66-69页 |
5.2 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模型构建 | 第69-80页 |
5.2.1 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 | 第69-73页 |
5.2.2 峰值应力前的应力-应变模型 | 第73-74页 |
5.2.3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74-77页 |
5.2.4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