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钒的性质及应用 | 第12页 |
1.2.2 铬的性质及应用 | 第12页 |
1.2.3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现状 | 第12-17页 |
1.3 直接还原铁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1.4 钒铬渣钙化焙烧提钒、铬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 | 第23-25页 |
1.5.1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页 |
1.5.2 课题创新 | 第23-25页 |
第2章 红格矿固相还原热力学研究 | 第25-3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红格矿主要成分的碳热还原热力学分析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第3章 金属化球团深还原—熔分过程及V、Cr走向的研究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31-32页 |
3.2.1 原料 | 第31-32页 |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3.3 实验过程及方案 | 第32-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4.1 碱度对熔分过程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2 配碳量对熔分过程的影响 | 第36-39页 |
3.4.3 深还原—熔分温度对熔分过程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钒铬渣的制备 | 第45-51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 | 第46-48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6-47页 |
4.2.2 实验药品 | 第47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钒铬渣钙化焙烧实验研究 | 第51-69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钒铬渣钙化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51-55页 |
5.2.1 铬组分的钙化焙烧 | 第51-53页 |
5.2.2 钒的钙化焙烧 | 第53-54页 |
5.2.3 钒铬渣钙化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54-55页 |
5.3 焙烧过程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5.3.1 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 第55页 |
5.3.2 实验步骤及实验方案 | 第55-56页 |
5.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5.4 焙烧温度对钒铬渣氧化的影响 | 第59-62页 |
5.4.1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5.4.2 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5.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5.5 碳酸钙含量对钒铬渣氧化的影响 | 第62-64页 |
5.5.1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5.5.2 分析方法 | 第62页 |
5.5.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4页 |
5.6 焙烧时间对钒铬渣氧化的影响 | 第64-67页 |
5.6.1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5.6.2 分析方法 | 第65页 |
5.6.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钒铬钙化渣酸浸过程研究 | 第69-79页 |
6.1 引言 | 第69页 |
6.2 浸出条件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 | 第69-73页 |
6.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69页 |
6.2.2 实验步骤及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6.2.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6.3 钙化焙烧渣硫酸浸出动力学 | 第73-77页 |
6.3.1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6.3.2 结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