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交交变频器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3 矿井提升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及现状 | 第10-14页 |
1.3.1 矿井提升机电控装置要求 | 第10-12页 |
1.3.2 矿井提升电气控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3.3 改造前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4 原电机基本参数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交交变频数字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提升机交交变频主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 第15-16页 |
2.2.1 定子变流器 | 第16页 |
2.2.2 励磁变流器 | 第16页 |
2.3 提升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 第16-20页 |
2.3.1 提升控制PLC系统配置 | 第17页 |
2.3.2 提升控制PLC系统功能 | 第17-18页 |
2.3.3 安全继电器回路,辅助继电器和闸控 | 第18页 |
2.3.4 提升机系统设备的监视 | 第18页 |
2.3.5 速度给定与反馈 | 第18-19页 |
2.3.6 数字测速及双重超速保护 | 第19页 |
2.3.7 双重过卷保护 | 第19页 |
2.3.8 尾绳保护监测 | 第19页 |
2.3.9 滑绳保护 | 第19页 |
2.3.10 位置保护 | 第19页 |
2.3.11 紧急操车 | 第19页 |
2.3.12 其他保护和联锁 | 第19-20页 |
2.4 提升行程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 第20页 |
2.4.1 行程监控PLC系统功能 | 第20页 |
2.5 人一机接口系统(显示操作站)/工程师站改造方案 | 第20-24页 |
2.5.1 系统配置 | 第20-21页 |
2.5.2 功能描述 | 第21-24页 |
2.6 控制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 第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交交变频提升机控制原理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交交变频提升机主控部分设计 | 第25-26页 |
3.2.1 安全回路 | 第25页 |
3.2.3 闭锁回路 | 第25-26页 |
3.3 交交变频提升机传动控制系统设计 | 第26-29页 |
3.3.1 力矩预置功能 | 第26-27页 |
3.3.2 提升机的位置和速度计算 | 第27-28页 |
3.3.3 矢量控制技术 | 第28-29页 |
3.4 交交变频提升机行程控制系统设计 | 第29页 |
3.5 交交变频提升机井筒信号系统设计 | 第29-30页 |
3.6 交交变频提升机制动系统设计 | 第30-35页 |
3.6.1 制动系统保护原理 | 第31页 |
3.6.2 提升机正常启停时阀门动作顺序 | 第31-32页 |
3.6.3 紧急制动阀门动作顺序 | 第32-33页 |
3.6.4 制动控制系统紧急制动实验曲线汇总 | 第33-35页 |
3.7 常见制动控制系统故障汇总 | 第35-36页 |
3.7.1 V16阀故障分析 | 第35-36页 |
3.7.2 V132阀故障分析 | 第3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交交变频数字控制系统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37-43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系统设计 | 第37-39页 |
4.3 电控系统功能实现 | 第39-40页 |
4.3.1 行程控制 | 第39页 |
4.3.2 制动控制 | 第39页 |
4.3.3 静力矩预控制 | 第39-40页 |
4.4 系统通讯 | 第40-41页 |
4.5 改造后系统运行情况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