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两种兰科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3-30页
    1.1 中国的兰科植物资源和分布及保护现况第14-15页
    1.2 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第15-28页
        1.2.1 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简史第15-16页
        1.2.2 中国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第16-18页
        1.2.3 兰科植物的花部特征与传粉者的系统进化关系第18-20页
        1.2.4 兰科植物的传粉机制第20-23页
            1.2.4.1 兰科植物的基本传粉过程第20页
            1.2.4.2 兰科植物吸引昆虫机制第20-23页
        1.2.5 花部特征的定量分析研究第23-28页
            1.2.5.1 花朵气味第23-26页
            1.2.5.2 花朵颜色量化研究第26-27页
            1.2.5.3 昆虫行为分析技术第27-28页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和内容第28-30页
        1.3.1 研究意义第28页
        1.3.2 拟解决问题第28-29页
        1.3.3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试验地(雅长保护区)简介第30-34页
    2.1 雅长保护区由来第30-31页
    2.2 地理位置第31页
    2.3 地质地貌第31页
    2.4 土壤第31页
    2.5 气候第31页
    2.6 森林植被第31-32页
    2.7 兰科植物资源第32页
    2.8 保护区内兰科植物保育工作第32-34页
第3章 雅长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第34-51页
    3.1 研究方法第34页
        3.1.1 调查与分析第34页
        3.1.2 评价第34页
            3.1.2.1 濒危评价第34页
            3.1.2.2 人为活动影响评价第34页
    3.2 兰科植物资源特点第34-40页
        3.2.1 物种组成多样性,生态类型齐全第34-38页
        3.2.2 类群具备一定分化第38页
        3.2.3 典型热带特征第38-39页
        3.2.4 分布特点第39-40页
            3.2.4.1 集群分布与零星分布共存第39-40页
            3.2.4.2 垂直分布具有规律性第40页
            3.2.4.3 生境复杂多样,特有种丰富第40页
    3.3 兰科植物新资料第40-47页
        3.3.1 玉凤花属Habenaria 1新种第40-45页
            3.3.1.1 新种描述第41-44页
            3.3.1.2 分布、种群及与伴生植物第44页
            3.3.1.3 同类群相似种比较第44-45页
        3.3.2 虾脊兰属1广西新记录种第45-47页
            3.3.2.1 无距虾脊兰简要描述第45-47页
    3.4 雅长兰科植物濒危评价第47页
        3.4.1 IUCN濒危评价第47页
        3.4.2 中国红色名录濒危评价第47页
    3.5 雅长保护区兰科植物威胁因素第47-49页
        3.5.1 人为影响因素第47-48页
        3.5.2 极端气候影响第48-49页
    3.6 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琴唇万代兰传粉生态学第51-6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1-53页
        4.1.1 研究材料第51页
        4.1.2 研究地点第51页
        4.1.3 花朵特征和开花物候观察第51-52页
        4.1.4 传粉过程观察第52页
        4.1.5 花朵和传粉昆虫的尺寸测量第52页
        4.1.6 花朵气味采集与分析第52页
        4.1.7 繁育系统实验及自然结实统计第52-53页
    4.2 实验结果第53-60页
        4.2.1 花朵特征和开花物候第53-54页
        4.2.2 传粉过程观察第54-56页
        4.2.3 花朵与传粉昆虫与传粉功能相关的尺寸第56-57页
        4.2.4 花朵气味成分分析第57-60页
        4.2.5 繁育系统和自然结实第60页
    4.3 小结第60-62页
        4.3.1 琴唇万代兰有效传粉昆虫第60页
        4.3.2 琴唇万代兰的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第60-61页
        4.3.3 繁育系统第61-62页
第5章 无叶美冠兰传粉生态学第62-73页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5.1.1 研究材料第62页
        5.1.2 研究地点第62-63页
        5.1.3 开花物候及花朵形态观察第63页
        5.1.4 花朵与传粉昆虫在与传粉功能相关的关键性状在形态上的拟合第63页
        5.1.5 传粉过程观测第63页
        5.1.6 繁育系统实验及结实统计第63-6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5.2.1 开花物候及花朵功能形态第64-66页
        5.2.2 传粉过程第66-69页
        5.2.3 花朵和传粉昆虫与传粉功能相关尺寸第69页
        5.2.4 繁育系统第69-71页
    5.3 小结第71-73页
        5.3.1 无叶美冠兰的有效传粉昆虫第71页
        5.3.2 无叶美冠兰花朵的吸引机制第71-72页
        5.3.3 繁育系统第72-7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附表第75-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0页
附图1 保护区位置图第110-112页
个人简介第112-114页
导师简介第114-116页
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业碳汇产权界定与配置研究
下一篇: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及其林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