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 第17-22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7-21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21-2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8-44页 |
2.1 产权理论基础 | 第28-39页 |
2.1.1 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起源 | 第28-29页 |
2.1.2 产权的定义 | 第29-31页 |
2.1.3 产权的功能 | 第31-34页 |
2.1.4 产权的界定 | 第34-36页 |
2.1.5 产权及资源配置 | 第36-38页 |
2.1.6 产权制度 | 第38-39页 |
2.2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2.3 博弈论理论基础 | 第40-44页 |
3 林业碳汇产权的界定及属性 | 第44-62页 |
3.1 林业碳汇的概念及属性 | 第44-50页 |
3.1.1 概念 | 第44-45页 |
3.1.2 属性 | 第45-50页 |
3.2 我国林权现状及对林业碳汇产权影响 | 第50-57页 |
3.2.1 林权涵义 | 第50-51页 |
3.2.2 我国林权的现状 | 第51-54页 |
3.2.3 我国林权特征对林业碳汇产权的影响 | 第54-56页 |
3.2.4 小结 | 第56-57页 |
3.3 林业碳汇产权的概念及属性 | 第57-60页 |
3.3.1 概念 | 第57-58页 |
3.3.2 重要属性 | 第58-60页 |
3.4 林业碳汇产权界定的重要内容 | 第60-62页 |
4 林业碳汇产权的主体、客体及权能分析 | 第62-80页 |
4.1 林业碳汇产权主体研究 | 第62-66页 |
4.1.1 我国林业碳汇产权主体目的分析 | 第62-64页 |
4.1.2 产权主体获取林业碳汇产权的途径分析 | 第64-66页 |
4.2 林业碳汇产权客体研究 | 第66-76页 |
4.2.1 客体含义 | 第67页 |
4.2.2 林业碳汇的构成要素 | 第67-76页 |
4.3 林业碳汇产权基本权能分析 | 第76-79页 |
4.4 林业碳汇产权的确权过程 | 第79-80页 |
5 林业碳汇产权界定中的博弈分析 | 第80-92页 |
5.1 林业碳汇产权的公共领域动态分析 | 第80-83页 |
5.2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基本理论 | 第83-86页 |
5.3 贝叶斯纳什均衡博弈模型构建及纳什均衡解分析 | 第86-88页 |
5.4 博弈双方策略选择分析 | 第88-89页 |
5.5 博弈模型的均衡含义 | 第89页 |
5.6 模型数量化案例 | 第89-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我国林业碳汇产权配置的研究 | 第92-123页 |
6.1 中国现有森林资源碳汇供给量分析 | 第92-99页 |
6.1.1 林业碳汇实物量估算方法比较 | 第92-93页 |
6.1.2 全国森林吸收碳汇量分析 | 第93-98页 |
6.1.3 各省(市、区)森林吸收碳汇量分析 | 第98-99页 |
6.2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 | 第99-116页 |
6.2.1 温室气体排放与林业碳汇关系 | 第99-100页 |
6.2.2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 第100-104页 |
6.2.3 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3页 |
6.2.4 模拟结果比较 | 第113-115页 |
6.2.5 林业碳汇潜在需求分析 | 第115-116页 |
6.3 林业碳汇产权配置模型 | 第116-119页 |
6.3.1 成本和效用对产权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6.3.2 模型分析 | 第118-119页 |
6.4 我国林业碳汇产权配置的现状及标准 | 第119-12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7 我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产权问题的研究 | 第123-139页 |
7.1 国外碳基金林业碳汇产权问题分析 | 第123-129页 |
7.1.1 国外碳基金运作模式研究 | 第124-127页 |
7.1.2 森林碳伙伴基金林业碳汇产权的研究 | 第127-129页 |
7.2 我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产权配置途径分析 | 第129-134页 |
7.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129-130页 |
7.2.2 配置途径分析 | 第130-134页 |
7.3 实际项目分析 | 第134-138页 |
7.3.1 项目一:碳交易试点中对林业碳汇产权的分配 | 第134-136页 |
7.3.2 项目二:碳中和项目中对林业碳汇产权的利用 | 第136-137页 |
7.3.3 项目启示 | 第137-13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8 研究结论、建议、创新点及展望 | 第139-144页 |
8.1 结论 | 第139-140页 |
8.2 管理及政策建议 | 第140-143页 |
8.3 创新点 | 第143页 |
8.4 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附录 截止2014年4月,全球在EB注册的CDM造林再造林项目 | 第152-156页 |
个人简介 | 第156-157页 |
导师简介 | 第157-158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