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能源法论文

我国ESCO融资法律制度的创新--以民营企业融资为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1-14页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二、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与 ESCO 融资第14-24页
    第一节 节能服务产业与合同能源管理第14-17页
        一、 节能市场化第14-15页
        二、 节能市场投资潜力巨大第15-16页
        三、 合同能源管理第16-17页
    第二节 ESCO 吸引投资的市场优势第17-19页
        一、 节能的正外部性第17-18页
        二、 节能专业化,产业化第18页
        三、 客户零投资,低风险第18-19页
        四、 节能有保证,效果好第19页
    第三节 ESCO 与融资法律规制第19-24页
        一、 ESCO 融资立法现状第19-20页
        二、 现行融资法律的缺陷第20-21页
        三、 民营 ESCO 发展现状第21-24页
第二章 国内民营 ESCO 的融资困境第24-37页
    第一节 我国 ESCO 主要融资渠道及分析第24-28页
        一、 股权融资第24-25页
        二、 债权融资第25-26页
        三、 国际合作项目支持第26-28页
    第二节 民营 ESCO 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第28-34页
        一、 缺少融资风险评估制度第28-30页
        二、 节能融资信贷制度落后第30页
        三、 证券融资法律条件门槛高第30-32页
        四、 融资担保制度结构单一第32页
        五、 节能奖励资金缺乏监督体制第32-33页
        六、 节能融资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第33-34页
    第三节 我国民营 ESCO 融资扶持政策的现状第34-37页
        一、 ESCO 融资激励政策第34-35页
        二、 “十二五”规划下民营 ESCO 融资契机第35-37页
第三章 国外 ESCO 融资法律制度的实践与启示第37-44页
    第一节 美国扶持中小 ESCO 融资制度第37-39页
        一、 法制保障程度高第37-38页
        二、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第38页
        三、 REEP 专项基金融资第38页
        四、 ESCO 以保证节能量类型为主第38-39页
    第二节 日本 ESCO 与大公司合营融资制度第39-40页
        一、 ESCO 补贴程度高第39-40页
        二、 ESCO 依附大企业第40页
    第三节 西班牙 ESCO 国退民进融资制度第40-41页
        一、 政府示范与民营介入第40-41页
        二、 采用 BOT 融资方式第41页
    第四节 巴西多样化 ESCO 融资制度第41-44页
        一、 设立专门的融资 ESCO第41-42页
        二、 设置保证基金第42页
        三、 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第42-44页
第四章 我国民营 ESCO 融资法律制度的创新第44-59页
    第一节 EPC 与多种融资制度结合第44-48页
        一、 融资租赁与 EPC 结合第44-46页
        二、 BOT 制度与 EPC 结合第46-47页
        三、 保理融资与 EPC 结合第47-48页
    第二节 证券法律制度的创新第48-50页
        一、 资产证券化应用第48-49页
        二、 ESCO 与新三板结合第49-50页
    第三节 担保法律制度的创新第50-52页
        一、 未来收益权质押第50-51页
        二、 利用客户信用保证第51页
        三、 创立政府担保基金制度第51-52页
    第四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52-54页
        一、 金融体制改革第52-53页
        二、 构建绿色信贷制度第53-54页
    第五节 构建相关融资配套制度第54-59页
        一、 政府方面第54-57页
        二、 ESCO 方面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下一篇:国际商事仲裁中紧急仲裁员程序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