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完善的现实必要性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清洁生产制度完善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16-20页 |
一、 外部驱动机制 | 第17-18页 |
二、 内部驱动机制 | 第18-19页 |
三、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清洁生产制度完善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一、 庇古定理和科斯定理 | 第20页 |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第20-21页 |
三、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现实意义分析 | 第22-26页 |
一、 实施清洁生产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22-23页 |
二、 清洁生产标准的实践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我国清洁生产的立法进程回顾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新发展 | 第27-30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障碍 | 第30-36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30-32页 |
二、 政府管理调控层面 | 第32-33页 |
三、 经济层面 | 第33页 |
四、 制度层面 | 第33-34页 |
五、 技术层面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 第36-45页 |
第一节 美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 第36-40页 |
一、 立法政策方面 | 第36-37页 |
二、 行政调节方面 | 第37-39页 |
三、 经济调节方面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德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一、 立法政策方面 | 第40-41页 |
二、 行政调节方面 | 第41页 |
三、 经济调节方面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日本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对各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总结性评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完善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建议 | 第47-55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47-49页 |
二、 政府管理调控机制层面 | 第49-51页 |
三、 经济激励层面 | 第51-52页 |
四、 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建设 | 第52-53页 |
五、 技术支持层面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