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符号与縮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2.1 毛细管电泳技术 | 第16-17页 |
2.2 毛细管区带电泳 | 第17-23页 |
2.2.1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18页 |
2.2.2 电渗流控制 | 第18页 |
2.2.3 添加剂的类型 | 第18-23页 |
2.2.3.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 第20-21页 |
2.2.3.2 多糖类化合物 | 第21页 |
2.2.3.3 大环抗生素 | 第21-22页 |
2.2.3.4 手性表面活性剂 | 第22页 |
2.2.3.5 手性冠醚 | 第22-23页 |
2.2.3.6 其它手性选择剂 | 第23页 |
2.3 毛细管电泳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2.3.1 电泳 | 第23-24页 |
2.3.2 电渗 | 第24页 |
2.4 毛细管电泳富集方法 | 第24-29页 |
2.4.1 提高检测器灵敏度和增加检测光程 | 第25页 |
2.4.2 样品前处理 | 第25页 |
2.4.3 在线富集方法 | 第25-29页 |
2.4.3.1 扫集法 | 第26-27页 |
2.4.3.2 堆积法 | 第27-29页 |
2.4.3.3 等速电泳 | 第29页 |
2.4.3.4 选择性耗尽进样-扫集 | 第29页 |
2.5 除草剂和杀真菌剂手性农药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5.1 除草剂 | 第30-31页 |
2.5.2 杀菌剂 | 第31页 |
2.6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和在线富集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 第33-4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1.1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2.1 手性拆分优化 | 第36-37页 |
3.2.2 富集效果研究 | 第37-40页 |
3.2.2.1 堆积法 | 第37-38页 |
3.2.2.2 扫集法 | 第38-40页 |
3.2.3 检测方法应用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和富集农药抑霉唑 | 第43-5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1.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2 计算方法 | 第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2.1 抑霉唑对映异构体拆分优化 | 第45页 |
4.2.2 β-环糊精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有机溶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4 NaH_2PO_4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5 (NH_4)H_2PO_4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8页 |
4.2.6 分离电压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7 最优化拆分 | 第49-50页 |
4.3 抑霉唑对映异构体在线富集 | 第50-52页 |
4.3.1 富集原理 | 第50页 |
4.3.2 富集效果研究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