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Fortilin和TAT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及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综述第15-43页
 第一节 对虾抗病毒病感染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第15-29页
  1 Toll 受体第16-19页
  2 C-型凝集素第19-21页
  3 抗脂多糖因子第21-22页
  4 酚氧化酶原活化系统第22-24页
  5 其他相关分子第24-2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26-29页
 第二节 Fortilin 蛋白研究进展第29-35页
  1 Fortilin 的结构特性第29-31页
  2 Fortilin 的生物活性第31-33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第31页
   ·细胞内重要性第31-32页
   ·细胞外活性第32-33页
  3 对虾中Fortilin 的研究概况第33-35页
 第三节 穿膜肽TAT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第35-43页
  1 TAT 的结构第36页
  2 TAT 的穿膜机制第36-38页
  3 TAT 应用第38-43页
第二章 Fortilin 和 TAT 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第43-87页
 第一节 融合基因的克隆第43-5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3-54页
   ·材料第43-45页
   ·实验方法第45-54页
  2 实验结果第54-58页
   ·凡纳滨对虾Fortilin 基因的扩增第54-56页
   ·GFP 基因的扩增第56页
   ·融合基因的获得第56-57页
   ·TAT-Fortilin 和Fortilin-TAT 基因的获得第57-58页
  3 小结第58-59页
 第二节 融合基因的亚克隆第59-6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9-64页
   ·材料第59-60页
   ·实验方法第60-64页
  2 实验结果第64-65页
   ·重组质粒PCR 鉴定第64-65页
   ·重组质粒的NDA 序列测定第65页
  3 小结第65-66页
 第三节 融合基因在毕赤酵母的分泌表达第66-8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6-78页
   ·材料第66-70页
   ·实验方法第70-78页
  2 实验结果第78-82页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第78-79页
   ·重组毕赤酵母的PCR 鉴定第79-80页
   ·重组酵母发酵上清的SDS-PAGE 检测第80-81页
   ·重组表达蛋白的质谱检测第81-82页
  3 小结第82页
  4 分析与讨论第82-87页
   ·重叠延伸PCR第82-83页
   ·高保真聚合酶的使用第83-84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84-86页
   ·目的蛋白的表达第86-87页
第三章 重组蛋白体外活性研究第87-111页
 第一节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穿膜递送研究第87-9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7-90页
   ·材料第87-88页
   ·实验方法第88-90页
  2 实验结果第90-92页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第90-91页
   ·融合蛋白体外培养血细胞穿膜效果第91页
   ·融合蛋白离体肠道穿膜观察第91-92页
  3 小结第92-95页
 第二节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免疫活性研究第95-11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5-101页
   ·材料第95-97页
   ·实验方法第97-101页
  2 实验结果第101-104页
   ·对虾白斑病毒的制备第101-102页
   ·WSSV 病毒体外感染浓度确定第102-103页
   ·重组蛋白对血细胞免疫酶活的影响第103-104页
  3 分析与讨论第104-111页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第104-106页
   ·TAT 引导的Fortilin 体外穿膜作用第106-107页
   ·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第107-111页
第四章 饲料中添加重组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的影响第111-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1-114页
   ·重组蛋白冻干粉的制备第111页
   ·实验饲料的制作第111页
   ·实验动物第111页
   ·饲养管理第111-112页
   ·对虾样品的采集、分析第112-113页
   ·攻毒实验第113页
   ·统计分析第113-114页
 2 实验结果第114-116页
   ·血细胞计数第114页
   ·呼吸爆发活性第114页
   ·酚氧化酶活性第114-11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15页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第115页
   ·攻毒结果第115-116页
 3 分析与讨论第116-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附录第138-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海洋管口目和侧口目纤毛虫多样性的研究
下一篇:应用线粒体全序列研究鲽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及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