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利用掺杂技术提高OLED性能及白光OLED色度改善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7页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第9-12页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理论基础第12-17页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原理第12-15页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第15-17页
    1.3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17-24页
        1.3.1 白光OLED在显示与照明领域的技术优势第17-18页
        1.3.2 白光OLED的结构第18-21页
        1.3.3 白光OLED的性能参数第21-24页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工作第24-27页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24-26页
        1.4.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6-27页
第2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测试第27-33页
    2.1 实验所用仪器及其型号第27页
    2.2 器件的制备及测试第27-30页
        2.2.1 衬底的预处理第27-28页
        2.2.2 真空热蒸镀第28-29页
        2.2.3 器件性能的测试第29-30页
    2.3 实验所需的材料信息第30-33页
第3章 利用掺杂技术提高OLED的性能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利用MoO3作为P掺杂剂提高空穴注入和传输第34-37页
        3.2.1 器件结构第34页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4-37页
    3.3 利用CsN3作为N掺杂剂提高电子注入和传输第37-41页
        3.3.1 器件结构第37-38页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41页
    3.4 新型有机N掺杂剂MeOPBI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41-46页
        3.4.1 器件结构第41-42页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2-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低色温高显色性OLED光谱构造研究第47-55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设计方案第48-49页
    4.3 计算步骤第49-50页
    4.4 结果分析第50-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利用微腔结构改善白光OLED色度的仿真研究第55-69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微腔效应的基本理论第55-57页
    5.3 微腔效应对Alq3发光光谱的影响第57-59页
        5.3.1 器件结构第57页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59页
    5.4 改善新型Pt小分子白光材料色度的SimOLED仿真研究第59-68页
        5.4.1 设计方案第59-60页
        5.4.2 仿真过程第60-66页
        5.4.3 结果分析第66-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总结第69-71页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第69-70页
    6.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径向偏振光束在自由空间及大气中的传输特性
下一篇:无衍射光束的特性研究及成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