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木质纤维素利用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2.1 直接燃烧 | 第11页 |
1.2.2 热化学转化 | 第11-12页 |
1.2.3 生化转化 | 第12页 |
1.3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产氢研究 | 第12-22页 |
1.3.1 纤维素降解产氢微生物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纤维素降解产氢影响因子 | 第14-16页 |
1.3.3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 | 第16-18页 |
1.3.4 木质纤维素发酵产氢工艺 | 第18-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5.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2.1.1 菌株来源 | 第24页 |
2.1.2 微晶纤维素 | 第24页 |
2.1.3 实验装置 | 第24-26页 |
2.1.4 培养基配制 | 第26页 |
2.1.5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2.1 发酵产物分析 | 第27页 |
2.2.2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3.1 响应曲面法优化与设计 | 第27-28页 |
2.3.2 产氢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2.3.3 氢气产量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第3章 嗜热厌氧菌株M18利用纤维素分批发酵产氢条件的优化 | 第30-5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接种量对菌株M18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 初始pH值对菌株M18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 Mg~(2+)浓度对菌株M18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 底物和氮源浓度对纤维素降解和氢气产生的影响 | 第36-46页 |
3.5.1 底物浓度对菌株M18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影响 | 第36-39页 |
3.5.2 氮源浓度对菌株M18降解纤维素产氢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3 响应曲面法优化底物和氮源浓度 | 第43-46页 |
3.6 优化前后产氢效能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ASBR工艺降解纤维素产氢效能研究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 | 第50-52页 |
4.2.1 搅拌速率 | 第50-51页 |
4.2.2 运行与操作 | 第51-52页 |
4.3 进料量对ASBR反应器产氢的影响 | 第52-56页 |
4.3.1 进料量对生物气体产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进料量对初始和末端pH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3 进料量对纤维素底物利用率和比产氢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不同进料量条件下液相末端产物分析 | 第55-56页 |
4.4 水力停留时间对ASBR反应器产氢的影响 | 第56-60页 |
4.4.1 HRT对气体产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2 HRT对纤维素底物利用率和的末端p H的影响 | 第58页 |
4.4.3 HRT对产氢速率和比产氢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4 不同HRT条件下液相末端产物分析 | 第59-60页 |
4.5 进料pH对ASBR反应器产氢的影响 | 第60-64页 |
4.5.1 进料pH对气体产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2 进料pH对发酵初始和末端pH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3 进料pH对纤维素利用率和比产氢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5.4 不同进料pH条件下液相末端产物分析 | 第64页 |
4.6 ASBR工艺降解纤维素产氢特性分析 | 第64-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