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预期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课题来源第8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9-17页
        1.2.1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损伤模式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结构构件及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3 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预期损伤研究第19-4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模型第19-22页
        2.2.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9-20页
        2.2.2 有限元模型参数设置及计算第20-22页
    2.3 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损伤研究第22-46页
        2.3.1 构件损伤提取第22-29页
        2.3.2 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层内损伤分布第29-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框架-核心筒结构整体预期损伤研究第47-57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框架-核心筒结构整体损伤传递研究第48-55页
        3.2.1 基于结构整体损伤的竖向/水平构件整体损伤获取第48-50页
        3.2.2 基于竖向/水平构件整体损伤的构件整体损伤获取第50-52页
        3.2.3 基于构件整体损伤的构件层损伤的获取第52-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框架-核心筒基于预期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第57-98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预期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第57-75页
        4.2.1 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预期损伤抗震设计方法原理第57-61页
        4.2.2 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预期损伤抗震设计方法实现第61-75页
    4.3 算例分析第75-96页
        4.3.1 算例概况第75页
        4.3.2 设计流程第75-81页
        4.3.3 验证分析第81-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特性恢复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算法
下一篇:截面形状和荷载历程对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