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特点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X射线脉冲星导航基本原理第16-31页
    2.1 X射线脉冲星基本特征第16-17页
    2.2 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时空参考框架第17-20页
        2.2.1 参考坐标系第17-18页
        2.2.2 广义相对论下时间系统第18-20页
    2.3 X射线脉冲星系统组成与导航流程第20-22页
    2.4 X射线脉冲星几何定位基本原理第22-23页
    2.5 脉冲星信号到达时间测量第23-26页
    2.6 XNAV守时基本原理第26-27页
    2.7 XNAV定姿基本原理第27-30页
    2.8 本章总结第30-31页
第3章 X射线脉冲星信号处理与相位估计第31-55页
    3.1 脉冲星信号模型第31-34页
        3.1.1 脉冲星测量信号统计特性第31-33页
        3.1.2 脉冲星信号轮廓第33-34页
    3.2 基于周期折叠的脉冲星信号处理第34-39页
        3.2.1 周期折叠处理第34-35页
        3.2.2 航天器速度不确定情况下的周期检测第35-37页
        3.2.3 利用小波变换对脉冲星信号降噪第37-39页
    3.3 基于时域法相位估计的改进第39-44页
        3.3.1 脉冲星信号时域法相位估计第40-41页
        3.3.2 利用多尺度折叠处理对相位估计改进第41-43页
        3.3.3 增强相位估计鲁棒性的加权估计方法第43-44页
    3.4 仿真分析第44-53页
        3.4.1 脉冲星信号模型验证第44-45页
        3.4.2 观测时间与测量轮廓信噪比的关系第45-46页
        3.4.3 基于波形最优匹配周期检测仿真第46-48页
        3.4.4 脉冲星信号降噪仿真第48-50页
        3.4.5 相位估计仿真与分析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X射线脉冲星导航整周模糊度解算第55-77页
    4.1 脉冲星导航整周模糊度问题第55-56页
    4.2 整周模糊度解算算法第56-64页
        4.2.1 模糊度函数法第57-58页
        4.2.2 基于最小二乘的模糊度搜索算法第58-61页
        4.2.3 模糊度域内搜索算法第61-64页
    4.3 基于模糊度域内搜索的改进方法第64-72页
        4.3.1 改进方法的基本原理第64-66页
        4.3.2 基准脉冲星的选择第66-71页
        4.3.3 算法流程与分析第71-72页
    4.4 整周模糊度解算正确性的影响因素第72-73页
    4.5 仿真与分析第73-75页
        4.5.1 仿真参数设置第73-74页
        4.5.2 算法对比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4-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火星轨道器的应用第77-110页
    5.1 火星轨道器动力学描述第77-82页
        5.1.1 火星轨道器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第77-79页
        5.1.2 火星轨道器轨道动力学模型第79-81页
        5.1.3 火星轨道器姿态的运动学模型第81-82页
    5.2 X射线脉冲星可见性分析第82-83页
    5.3 X射线脉冲星导航滤波器设计第83-90页
        5.3.1 扩展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第83-85页
        5.3.2 定位与守时导航滤波器设计第85-88页
        5.3.3 定姿组合导航滤波器设计第88-90页
    5.4 单探测器多星观测导航方案与可行性分析第90-94页
        5.4.1 单探测器守时可观性分析第91-92页
        5.4.2 单探测器多星导航定位可行性分析第92-94页
    5.5 定位导航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94-95页
    5.6 仿真与分析第95-108页
        5.6.1 火星轨道器轨道动力学仿真第95-97页
        5.6.2 X射线脉冲星可见性分析第97-99页
        5.6.3 定位与守时导航仿真第99-106页
        5.6.4 姿态组合导航仿真第106-108页
    5.7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结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纳卫星自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型刚柔耦合卫星的有限时间姿态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