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9页 |
| 1.2 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 | 第19-2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 1.3.1 宽带频谱感知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3.2 链路会合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1.3.3 频谱切换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1.3.4 链路自适应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 | 第29-51页 |
| 2.1 系统模型 | 第29-30页 |
| 2.2 基于GT的Nyquist宽带频谱感知 | 第30-36页 |
| 2.2.1 GT基本问题 | 第30-31页 |
| 2.2.2 基于GT的宽带频谱感知方法 | 第31-36页 |
| 2.3 用于子Nyquist宽带频谱感知的重构确认方法 | 第36-49页 |
| 2.3.1 RD压缩采样重构确认方法 | 第37-42页 |
| 2.3.2 MWC压缩采样重构确认方法 | 第42-4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认知无线电宽带接收盲会合 | 第51-63页 |
| 3.1 系统模型 | 第51页 |
| 3.2 宽带接收盲会合方法 | 第51-54页 |
| 3.2.1 宽带接收盲会合方法 | 第51-53页 |
| 3.2.2 基于多相滤波的宽带接收 | 第53页 |
| 3.2.3 会合时间 | 第53-54页 |
| 3.3 理论性能分析 | 第54-59页 |
| 3.3.1 静态频谱环境 | 第54-56页 |
| 3.3.2 动态频谱环境 | 第56-59页 |
| 3.4 仿真结果 | 第59-6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认知无线电频谱切换 | 第63-79页 |
| 4.1 系统模型 | 第63-64页 |
| 4.2 目标信道访问问题模型 | 第64-66页 |
| 4.2.1 问题模型 | 第64页 |
| 4.2.2 信道空闲时间分布模型 | 第64-66页 |
| 4.3 切换失败概率最小化目标信道访问方法 | 第66-70页 |
| 4.3.1 目标信道访问方法 | 第66页 |
| 4.3.2 理论分析 | 第66-69页 |
| 4.3.3 仿真结果 | 第69-70页 |
| 4.4 基于进化算法的目标信道访问方法 | 第70-78页 |
| 4.4.1 基于二进制PSO的目标信道访问方法 | 第71-74页 |
| 4.4.2 基于BBO的目标信道访问方法 | 第74-76页 |
| 4.4.3 仿真结果 | 第76-7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认知无线电能耗最小化链路自适应 | 第79-89页 |
| 5.1 问题模型 | 第79-80页 |
| 5.1.1 一般问题模型 | 第79-80页 |
| 5.1.2 多载波系统问题模型 | 第80页 |
| 5.2 基于进化算法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 第80-82页 |
| 5.3 仿真结果 | 第82-87页 |
| 5.3.1 仿真设置 | 第82页 |
| 5.3.2 仿真结果 | 第82-8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试验平台 | 第89-101页 |
| 6.1 动态频谱接入工作过程 | 第89-90页 |
| 6.2 试验平台 | 第90-93页 |
| 6.2.1 系统简介 | 第90页 |
| 6.2.2 算法和协议设计 | 第90-91页 |
| 6.2.3 硬件设计 | 第91-93页 |
| 6.3 试验结果 | 第93-98页 |
| 6.3.1 频谱感知功能试验 | 第94-95页 |
| 6.3.2 频谱会合功能试验 | 第95-96页 |
| 6.3.3 频谱切换功能试验 | 第96-98页 |
| 6.4 应用设想 | 第98页 |
| 6.4.1 军事抗干扰通信 | 第98页 |
| 6.4.2 短波通信 | 第98页 |
| 6.4.3 灾难应急通信 | 第98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