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黄土区浅埋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黄土区大断面隧道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 | 第16-2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隧道概况 | 第16页 |
2.3 工程地质 | 第16-18页 |
2.4 水文地质 | 第18-19页 |
2.5 气象特征 | 第19页 |
2.6 隧道衬砌支护参数 | 第19-20页 |
2.7 隧道的工程特点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隧道开挖数值分析 | 第21-54页 |
3.1 隧道施工方法及施工关键点布置 | 第21-24页 |
3.1.1 隧道分析关键点的设置 | 第21-22页 |
3.1.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 | 第22-23页 |
3.1.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3.2 隧道开挖的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3.3 隧道结构计算有限元技术 | 第25-26页 |
3.4 隧道施工过程在数值分析软件中的实现 | 第26-28页 |
3.4.1 隧道模型计算范围 | 第26页 |
3.4.2 隧道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3.5 隧道施工数值分析 | 第28-31页 |
3.5.1 计算条件假设 | 第28页 |
3.5.2 计算采用的强度准则 | 第28-29页 |
3.5.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29页 |
3.5.4 隧道支护结构的模拟 | 第29-31页 |
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52页 |
3.6.1 洞周围岩竖向位移分析 | 第31-35页 |
3.6.2 洞周围岩水平位移分析 | 第35-38页 |
3.6.3 洞周围岩应力分析 | 第38-45页 |
3.6.4 初期支护应力分析 | 第45-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如意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回归分析 | 第54-62页 |
4.1 监控量测项目及重点 | 第54-55页 |
4.2 监控量测方法及监测点的设置 | 第55-56页 |
4.3 围岩变形的分析处理 | 第56-61页 |
4.3.1 围岩拱顶下沉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3.2 围岩净空收敛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如意隧道变形规律分析 | 第62-79页 |
5.1 系统锚杆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影响 | 第62-66页 |
5.1.1 围岩竖向变形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1.2 围岩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2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影响 | 第66-71页 |
5.2.1 围岩竖向变形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5.2.2 围岩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3 施工进尺深度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影响 | 第71-77页 |
5.3.1 围岩竖向变形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3.2 围岩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3.3 初支喷混的应力分析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6.1 结论 | 第79-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参考 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