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1.2.1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2.2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1.2.3 非利息收入业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1.2.4 国内非利息收入业务定性分析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1.3 内在逻辑与结构安排 | 第25-29页 |
1.3.1 内在逻辑 | 第25-26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9-31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29-30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30-31页 |
第2章 非利息收入业务概述 | 第31-43页 |
2.1 非利息收入业务界定 | 第31-36页 |
2.1.1 非利息收入业务内涵 | 第31-32页 |
2.1.2 非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及表外业务收入辨析 | 第32-34页 |
2.1.3 非利息收入业务特点 | 第34-36页 |
2.2 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2.2.1 规避“监管税收效应”假说 | 第36页 |
2.2.2 “风险分担”假说 | 第36-37页 |
2.2.3 “范围经济”与“成本互补”效应假说 | 第37页 |
2.2.4 资产组合理论与协同效应理论 | 第37-38页 |
2.3 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 第38-43页 |
2.3.1 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 | 第38-40页 |
2.3.2 从客户的视角分析 | 第40-43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现状分析 | 第43-64页 |
3.1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规模分析 | 第43-50页 |
3.1.1 以时间序列为基轴的纵向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3.1.2 以截面单元为基轴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3.2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分析 | 第50-64页 |
3.2.1 以时间序列为基轴的纵向比较分析 | 第52-56页 |
3.2.2 以截面单元为基轴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56-58页 |
3.2.3 重要业务细分比较 | 第58-64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81页 |
4.1 非利息收入业务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64-70页 |
4.1.1 非利息收入业务量性发展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64-67页 |
4.1.2 非利息收入业务质性成长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67-70页 |
4.2 非利息收入业务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70-80页 |
4.2.1 非利息收入业务量性发展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70-74页 |
4.2.2 非利息收入业务质性成长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74-80页 |
4.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 第81-116页 |
5.1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81-91页 |
5.1.1 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 第81-85页 |
5.1.2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第85-91页 |
5.2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的影响——基于敏感度系数的分析 | 第91-106页 |
5.2.1 敏感性分析及敏感度系数 | 第91-92页 |
5.2.2 敏感度系数在研究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中的开创性应用 | 第92-97页 |
5.2.3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费用、收入及成本收入比的敏感度测量 | 第97-104页 |
5.2.4 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结论——基于敏感度系数的研究 | 第104-106页 |
5.3 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互动关系分析 | 第106-114页 |
5.3.1 模型建立与检验 | 第107-110页 |
5.3.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110-112页 |
5.3.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12-114页 |
5.4 本章研究结论 | 第114-116页 |
第6章 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分析 | 第116-146页 |
6.1 基于波动性和方差分解的风险研究 | 第116-126页 |
6.1.1 非利息收入波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 第116-121页 |
6.1.2 基于营业收入方差分解分析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 第121-126页 |
6.2 基于多元化投资组合理论的风险研究——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利息收入业务的相关性检验 | 第126-130页 |
6.2.1 时间序列相关检验 | 第126-128页 |
6.2.2 各截面单元相关检验 | 第128-130页 |
6.3 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商业银行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130-144页 |
6.3.1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概述 | 第130-133页 |
6.3.2 商业银行风险衡量和量化指标的开创性研究 | 第133-139页 |
6.3.3 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商业银行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139-144页 |
6.4 本章研究结论 | 第144-146页 |
第7章 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构想 | 第146-159页 |
7.1 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对策建议 | 第146-151页 |
7.1.1 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改善非利息收入结构 | 第146-147页 |
7.1.2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稳健的发展创新型非利息收入业务 | 第147-149页 |
7.1.3 发掘自身优势,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差异化竞争 | 第149-150页 |
7.1.4 进一步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中中间业务的定价策略 | 第150-151页 |
7.2 商业银行改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管理现状的对策建议 | 第151-155页 |
7.2.1 设立负责管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组织机构 | 第152页 |
7.2.2 培养、引进非利息收入业务专业人才 | 第152-154页 |
7.2.3 开发、完善电子网络技术平台 | 第154-155页 |
7.3 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风险防范 | 第155-159页 |
7.3.1 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风险类型 | 第155-156页 |
7.3.2 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的特征 | 第156-157页 |
7.3.3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风险防范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