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硼烷与碳硼烷简介 | 第10-11页 |
1.1.1 硼烷与碳硼烷结构简介 | 第10-11页 |
1.1.2 硼烷与碳硼烷的应用 | 第11页 |
1.2 非线性光学简介 | 第11-14页 |
1.2.1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非线性光学的原理 | 第12-13页 |
1.2.3 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3-14页 |
1.2.3.1 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3页 |
1.2.3.2 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3-14页 |
1.2.3.3 金属有机配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4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对称和不对称的噻吩并碳硼烷衍生物:结构和第一超极化率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计算细节 | 第17-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2页 |
2.3.1 几何结构分析 | 第18-19页 |
2.3.2 静态第一超极化率 | 第19-20页 |
2.3.3 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NBO电荷和重要的跃迁能(?E) | 第20-22页 |
2.4 结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构相似的噻吩并碳硼烷分子---不同的锂掺杂非线性光学效应 | 第23-31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计算细节 | 第24-2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3.3.1 几何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3.3.2 相互作用能(Eint) | 第26页 |
3.3.3 NBO电荷分布 | 第26-27页 |
3.3.4 第一超极化率 | 第27-30页 |
3.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不同的自旋多重度对锂盐十硼烷二聚体非线性的影响 | 第31-37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4.3.1 几何结构与11B NMR光谱 | 第32-34页 |
4.3.2 静态一阶超极化率和吸收光谱 | 第34-36页 |
4.4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