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太阳能和太阳能电池 | 第10-14页 |
1.2.1 太阳能 | 第10-11页 |
1.2.2 太阳光谱 | 第11-12页 |
1.2.3 太阳能电池 | 第12-14页 |
1.3 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14-21页 |
1.3.1 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2 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1.3.3 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4 量子化学方法 | 第21-26页 |
1.4.1 薛定谔方程 | 第21-23页 |
1.4.2 Hartree-Fock方程 | 第23-24页 |
1.4.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4-26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6-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苯并噻二唑类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子复合程度和光捕获效率调节的理论研究 | 第28-43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2.3.1 开路电压Voc差别的理论解释 | 第30-36页 |
2.3.2 短路电流Jsc差别的理论解释 | 第36-40页 |
2.3.3 染料敏化剂的优化设计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高性能D-π-A型三芳胺类有机光敏染料的理论设计和表征 | 第43-52页 |
3.1 前言 | 第43-44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3.1 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 第45-46页 |
3.3.2 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电子注入寿命 | 第48-49页 |
3.3.4 导带移动 | 第49页 |
3.3.5 电子复合 | 第49-50页 |
3.3.6 理论预测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