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检索机论文

P2P网络信任机制及其信任推荐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8页
        1.1.1 P2P网络的定义及特性第13页
        1.1.2 P2P网络的拓扑结构第13-16页
        1.1.3 P2P网络的应用第16-17页
        1.1.4 P2P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18-21页
        1.2.1 信任机制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共谋团体识别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3 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1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二章 P2P网络信任机制原理第24-34页
    2.1 信任概述第24-26页
        2.1.1 信任定义第24页
        2.1.2 信任特性第24-25页
        2.1.3 信任度分类第25-26页
    2.2 关键技术研究第26-30页
        2.2.1 信任计算第26-27页
        2.2.2 可信数据分布式存储第27-28页
        2.2.3 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第28-30页
    2.3 P2P网络信任推荐模型第30-32页
        2.3.1 全局推荐信任模型第30-32页
        2.3.2 局部推荐信任机制第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节点偏好相似度的混合信任推荐模型第34-44页
    3.1 模型的基本思想第34-36页
        3.1.1 问题描述与方法概述第34-35页
        3.1.2 模型的定义与表示第35-36页
    3.2 可信数据不完整问题及解决方案第36-37页
        3.2.1 随机游走策略第36-37页
        3.2.2 相似随机游走策略第37页
    3.3“富人更富”现象弊端及其解决方案第37-39页
        3.3.1 幂律网络第37-38页
        3.3.2 多层次选择策略第38-39页
    3.4 信任模型分布式计算的实现第39-41页
        3.4.1 可信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查询第39-40页
        3.4.2 可信数据计算的分布式算法第40-41页
    3.5 基于节点行为相似聚类识别共谋团体策略第41-43页
        3.5.1 策略相关定义第41-42页
        3.5.2 共谋团体识别策略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聚类与激励机制的混合信任推荐模型第44-54页
    4.1 基于节点多属性行为相似的蚁群聚类策略第44-49页
        4.1.1 共谋团体中节点行为分析第44页
        4.1.2 节点行为相似的描述与衡量第44-46页
        4.1.3 异常行为节点的检测与识别第46-47页
        4.1.4 共谋团体的识别过程第47-49页
    4.2 基于节点双层贡献度和动态规划的激励机制第49-53页
        4.2.1 囚徒困境问题第49-50页
        4.2.2 机制相关定义第50-51页
        4.2.3 基于节点双层贡献度的激励机制第51-52页
        4.2.4 基于动态规划的激励机制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第54-64页
    5.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第54-56页
    5.2 PSRTrust模型的仿真实验第56-60页
        5.2.1 可信矩阵稀疏性实验仿真与讨论第56-57页
        5.2.2 单个恶意节点的实验仿真与讨论第57-58页
        5.2.3 共谋团体的实验仿真与讨论第58-60页
    5.3 IPSRTrust模型的仿真实验第60-63页
        5.3.1 共谋团体的实验仿真与讨论第60-62页
        5.3.2 理性用户的实验仿真与讨论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论文总结第64-65页
    6.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M真菌对松嫩草地增温和施氮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研究
下一篇: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疯癫”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