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拉曼散射光谱简介 | 第11-14页 |
1.2.1 拉曼散射产生原理 | 第11-12页 |
1.2.2 拉曼散射的优势 | 第12页 |
1.2.3 拉曼散射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简介 | 第14-16页 |
1.3.1 SERS效应 | 第14页 |
1.3.2 SERS增强原理 | 第14-16页 |
1.4 SERS活性基底 | 第16-17页 |
1.5 SERS基底的制备及发展 | 第17-19页 |
1.6 SERS光谱检测所遇到的困难 | 第19页 |
1.7 课题来源及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SERS增强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理论计算方法简介 | 第21-22页 |
2.2 FDTD方法 | 第22-26页 |
2.3 SERS增强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4.1 实验试剂及器材 | 第28页 |
2.4.2 主要仪器设备及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米状银纳米颗粒对局域电场增强的理论分析 | 第30-39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不同米状银纳米颗粒结构局域电场增强的理论分析 | 第31-37页 |
3.2.1 单个米状银纳米颗粒 | 第31-33页 |
3.2.2 不同间隔下米状银纳米颗粒二聚体 | 第33-34页 |
3.2.3 不同间隔下多个米状银纳米颗粒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金/蜻蜓翅膀基底的制备及SERS性能研究 | 第39-54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基底材料 | 第39-41页 |
4.2.1 物理沉积法 | 第39-40页 |
4.2.2 蜻蜓翅膀表面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4.3 金纳米颗粒溶液的制备 | 第41-46页 |
4.3.1 影响纳米金颗粒质量的因素 | 第41-42页 |
4.3.2 金纳米颗粒制备 | 第42-44页 |
4.3.3 金纳米颗粒的形貌 | 第44-46页 |
4.4 金/蜻蜓翅膀基底的制备 | 第46-48页 |
4.4.1 SERS性能表征方法 | 第47页 |
4.4.2 SERS性能表征仪器 | 第47-48页 |
4.5 金/蜻蜓翅膀基底SERS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4.5.1 不同半径金纳米颗粒/蜻蜓翅膀基底的拉曼测试 | 第48-50页 |
4.5.2 浓度不同探针分子检测基底性能 | 第50页 |
4.5.3 金/蜻蜓翅膀基底的增强因子分析 | 第50-51页 |
4.5.4 金/蜻蜓翅膀基底增强能力理论分析 | 第51-52页 |
4.5.5 金/蜻蜓翅膀活性基底优点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