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野下的网络舆情管制研究
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页 |
2. 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一、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概述 | 第13-21页 |
(一) 网络舆情概念界定及外延辨析 | 第13-18页 |
1. 网络舆情的概念 | 第13-15页 |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5-17页 |
3 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渠道多样化 | 第17-18页 |
(二) 网络舆情管制概念及存在基础 | 第18-21页 |
1. 网络舆情管制的概念 | 第18-19页 |
2. 网络舆情管制存在的基础 | 第19-21页 |
二、网络舆情管制现状之行政法审视 | 第21-27页 |
(一)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基本立场分析 | 第21-22页 |
(二) 我国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中突出问题 | 第22-27页 |
1.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三、网络舆情管制域外经验与借鉴 | 第27-31页 |
(一) 网络舆情管制域外实践 | 第27-29页 |
1. 美国: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管制模式 | 第27页 |
2. 德国:有法可依,分工明确 | 第27-28页 |
3. 伊朗:专制式模式 | 第28页 |
4. 韩国:“网络实名制”兴废 | 第28-29页 |
(二) 域外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启示 | 第29-31页 |
1. 健全网络舆情法律依据,以言论自由为追求目标 | 第29页 |
2. 缓冲行政法管制核心矛盾——控权 | 第29-31页 |
四、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原则 | 第31-34页 |
(一) 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之实体性原则 | 第31-32页 |
1. 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原则 | 第31-32页 |
2. 维护网络秩序原则 | 第32页 |
(二) 网络舆情管制之程序性原则 | 第32-34页 |
1. 事中控制原则 | 第32-33页 |
2. 事后审查原则 | 第33-34页 |
五、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具体路径 | 第34-40页 |
(一) 完善网络舆情行政法管制的法制化 | 第34-35页 |
1. 提高法律位阶,加快专项立法进程 | 第34-35页 |
2 网络舆情管制的法律基本内容 | 第35页 |
(二) 完善以行政程序规范管制行为 | 第35-37页 |
1. 促进信息公开及时、真实 | 第35-37页 |
2. 公众利益诉求渠道畅通 | 第37页 |
3. 完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 | 第37页 |
(三) 完善监督、救济机制 | 第37-40页 |
1. 加强行政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 | 第38页 |
2.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拓展多元化救济渠道 | 第38-40页 |
六、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