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和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4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套期会计研究基础 | 第22-30页 |
2.1 衍生金融工具 | 第22-23页 |
2.1.1 衍生金融工具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 | 第23页 |
2.2 套期和套期会计 | 第23-28页 |
2.2.1 套期保值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2.2 套期会计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2.3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2.3.1 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3.2 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IFRS9 一般套期会计准则修订内容和评价 | 第30-42页 |
3.1 建立套期会计目标 | 第30-31页 |
3.1.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30-31页 |
3.1.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31页 |
3.2 拓宽套期工具的范围 | 第31-33页 |
3.2.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31-33页 |
3.2.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33页 |
3.3 拓宽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 第33-37页 |
3.3.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33-36页 |
3.3.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36-37页 |
3.4 修订套期有效性评价要求和方法 | 第37-38页 |
3.4.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37-38页 |
3.4.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38页 |
3.5 新增套期关系的重新平衡要求 | 第38-39页 |
3.5.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38-39页 |
3.5.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39页 |
3.6 改进套期会计处理 | 第39-41页 |
3.6.1 准则修订内容和成因 | 第40-41页 |
3.6.2 对IFRS9 改进内容予以评价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套期会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52页 |
4.1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套期会计的现状分析 | 第42-48页 |
4.1.1 套期会计类型和范围 | 第42-43页 |
4.1.2 样本公司的行业和企业性质 | 第43-44页 |
4.1.3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风险 | 第44-45页 |
4.1.4 风险管理政策和套期有效性测试 | 第45页 |
4.1.5 财务报告中套期工具所处位置披露情况 | 第45-46页 |
4.1.6 套期对损益/权益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7 锡业股份应用套期会计情况分析 | 第47-48页 |
4.2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套期会计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4.2.1 行业分布和套期工具类型较集中 | 第48页 |
4.2.2 企业使用套期会计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 第48-49页 |
4.2.3 套期工具列报使用会计科目混乱 | 第49页 |
4.2.4 信息披露不完整 | 第49-50页 |
4.3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套期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4.3.1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滞后 | 第50页 |
4.3.2 套期会计准则过于复杂 | 第50-51页 |
4.3.3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51页 |
4.3.4 缺乏擅长套期保值业务专业人员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IFRS9 一般套期会计准则修订预期对我国的影响 | 第52-56页 |
5.1 助推我国套期会计相关准则修订的进程 | 第52页 |
5.2 要求建立更完善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 第52-53页 |
5.3 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出更高要求 | 第53-54页 |
5.4 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更大挑战 | 第54页 |
5.5 加重了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负担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促进我国套期会计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 第56-61页 |
6.1 企业外部层面 | 第56-58页 |
6.1.1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建设 | 第56页 |
6.1.2 加快完善套期会计相关准则的制定与执行 | 第56-58页 |
6.1.3 完善外部监管机制 | 第58页 |
6.2 企业内部层面 | 第58-60页 |
6.2.1 树立科学的套期保值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 | 第58-59页 |
6.2.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 第59页 |
6.2.3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