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45天-6°头低位卧床实验中的人体心—肌电生理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失重生理的研究方法第10-13页
        1.2.1 失重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变化原因第10-11页
        1.2.2 产生真正的失重第11-12页
        1.2.3 地面模拟失重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生理信号的研究基础第18-23页
    2.1 心率变异性第18-19页
        2.1.1 心电基础第18-19页
        2.1.2 生理基础第19页
    2.2 肌电研究基础第19-22页
        2.2.1 肌电信号的产生第19-21页
        2.2.2 肌电特点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信号预处理第23-30页
    3.1 实验设计第23-25页
        3.1.1 被试第23页
        3.1.2 实验方案第23-24页
        3.1.3 目标肌肉第24-25页
    3.2 数据预处理第25-28页
        3.2.1 心电信号预处理第25-28页
            3.2.1.1 R波识别第25-27页
            3.2.1.2 重采样第27-28页
        3.2.2 肌电信号预处理第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特征提取与结果分析第30-59页
    4.1 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第30-32页
        4.1.1 HRV的时域特征第30页
        4.1.2 HRV的频域特征第30-31页
        4.1.3 HRV的非线性特征第31-32页
    4.2 肌电信号的特征第32-37页
        4.2.1 肌电时域特征第32页
        4.2.2 肌电频域特征第32-33页
        4.2.3 肌电非线性特征第33-37页
    4.3 特征提取与统计学分析第37-51页
        4.3.1 单因素方差简介第37-39页
        4.3.2 HRV特征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4.3.3 肌电特征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4.4 卧床不同时间的肌电模式识别第51-58页
        4.4.1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第51-55页
        4.4.2 基于递归筛选的支持向量机第55-56页
        4.4.3 模式识别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心电-肌电联合分析第59-64页
    5.1 相关性分第59-60页
        5.1.1 皮尔森相关性检验第59-60页
    5.2 回归分析第60页
    5.3 心电-肌电联合分析第60-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工作总结第64-65页
    6.2 未来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3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71-72页
    国家发明专利第72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问与答》冲突话语的多模态互动分析
下一篇:IFRS9一般套期会计准则修订、评价及对我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