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惩治教育管理腐败纳入到反腐倡廉的重要工作 | 第9页 |
二、推进教育阳光服务以规范权力运行 | 第9-10页 |
三、本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亲身感受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教育管理腐败 | 第12页 |
二、教育阳光服务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我国关于教育腐败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关于教育腐败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三、抑制教育腐败研究述评 | 第19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文献法 | 第19-20页 |
二、经验总结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现象探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的表现形式 | 第21-24页 |
一、难以断根的顽疾——“乱收费” | 第21-22页 |
二、掩人耳目的面具——“弄虚作假” | 第22-23页 |
三、职务犯罪催化剂——“师德师风的败坏”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的主要特点 | 第24-26页 |
一、形式的多样性 | 第24页 |
二、主体的复杂性 | 第24-25页 |
三、程度的严重性 | 第25页 |
四、手段的高智能化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的危害 | 第26-29页 |
一、危害社会及教育事业 | 第26-27页 |
二、贬损教师形象 | 第27-28页 |
三、损害学生及家长利益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外因是条件 | 第29-31页 |
一、社会腐败现象的渗透和蔓延 | 第29页 |
二、教育资源的供给与优化不合理 | 第29页 |
三、教育权力运行缺乏全程监督 | 第29-30页 |
四、教育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 | 第30页 |
五、教育腐败收益高而惩处力度不大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内因是关键 | 第31-34页 |
一、腐朽思想的蔓延 | 第31-32页 |
二、腐败心理导致行为失范 | 第32页 |
三、监管漏洞纵容腐败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抑制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的对策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强化教育管理者伦理操守意识 | 第34-36页 |
一、完善校园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 第34-35页 |
二、加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意识 | 第35页 |
三、加强教师廉洁从教榜样意识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完善教育腐败预防与惩治制度体系 | 第36-39页 |
一、完善“不能腐”制度体系 | 第36-37页 |
二、完善“不敢腐”制度体系 | 第37-39页 |
三、以“高薪养廉”完善“不必腐”制度体系 | 第39页 |
第三节 推进教育阳光服务 | 第39-42页 |
一、建立教育阳光平台对抑制教育管理腐败的意义 | 第40-41页 |
二、规范教育阳光服务工作流程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加大教育管理腐败惩治力度 | 第42-46页 |
一、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 第42-43页 |
二、完善查信办案工作机制,有腐必惩 | 第43-44页 |
三、强化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