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发展 | 第9-10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发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及设计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湿地 | 第14页 |
2.1.2 湿地公园 | 第14-15页 |
2.1.3 游憩 | 第15-16页 |
2.2 设计理论 | 第16-18页 |
3 案例分析研究 | 第18-29页 |
3.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18-21页 |
3.1.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18页 |
3.1.2 游憩功能分区 | 第18-20页 |
3.1.3 项目优缺点分析 | 第20页 |
3.1.4 可借鉴之处 | 第20-21页 |
3.2 山东蟠龙河国家湿地公园 | 第21-23页 |
3.2.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21页 |
3.2.2 游憩功能分区 | 第21-22页 |
3.2.3 项目优缺点分析 | 第22-23页 |
3.2.4 可借鉴之处 | 第23页 |
3.3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 第23-26页 |
3.3.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23-24页 |
3.3.2 游憩功能分区 | 第24-25页 |
3.3.3 项目优缺点分析 | 第25-26页 |
3.3.4 可借鉴之处 | 第26页 |
3.4 伦敦湿地公园 | 第26-28页 |
3.4.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26页 |
3.4.2 游憩功能分区 | 第26-27页 |
3.4.3 项目优缺点分析 | 第27-28页 |
3.4.4 可借鉴之处 | 第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湿地公园景观游憩功能优化策略研究 | 第29-37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29-31页 |
4.1.1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 第29页 |
4.1.2 土地节约性原则 | 第29页 |
4.1.3 人文传承性原则 | 第29-30页 |
4.1.4 社会参与性原则 | 第30页 |
4.1.5 审美原则 | 第30-31页 |
4.2 设计要点 | 第31-35页 |
4.2.1 空间规划设计 | 第31页 |
4.2.2 色彩设计 | 第31-32页 |
4.2.3 园路规划设计 | 第32页 |
4.2.4 植被设计 | 第32页 |
4.2.5 景观建筑规划设计 | 第32-34页 |
4.2.6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 第34-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5 太原汾河西岸湿地公园景观游憩功能优化策略研究——以“野趣园”为例 | 第37-58页 |
5.1 项目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37-40页 |
5.1.1 基地环境条件 | 第38-39页 |
5.1.2 项目调研分析 | 第39-40页 |
5.2 设计原则与理念 | 第40-44页 |
5.2.1 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5.2.2 设计理念 | 第41-44页 |
5.3 项目空间设计 | 第44-45页 |
5.4 项目功能分区设计 | 第45-46页 |
5.5 项目交通系统设计 | 第46-47页 |
5.5.1 动态交通 | 第46-47页 |
5.5.2 静态交通 | 第47页 |
5.6 项目色彩设计 | 第47-48页 |
5.7 项目植被设计 | 第48-50页 |
5.8 项目灯光设计 | 第50-51页 |
5.9 项目景观建筑设计 | 第51-53页 |
5.9.1 湿地展览馆 | 第51-52页 |
5.9.2 观鸟屋 | 第52-53页 |
5.9.3 蘑菇休息亭 | 第53页 |
5.10 项目服务设施设计 | 第53-57页 |
5.10.1 游客服务中心 | 第53页 |
5.10.2 公共卫生间 | 第53-55页 |
5.10.3 园椅 | 第55-57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附录一 | 第60-62页 |
附录二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