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功能与理想特性 | 第10-11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动力总成悬置元件发展综述 | 第14-21页 |
·橡胶悬置 | 第15-16页 |
·被动式液阻悬置 | 第16-18页 |
·防扭拉杆 | 第18-19页 |
·半主动和主动液阻悬置 | 第19-2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防扭拉杆的简化及其有限元分析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页 |
·防扭拉杆等效模型及等效刚度计算 | 第22-25页 |
·防扭拉杆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35页 |
·大衬套的有限元计算 | 第26-29页 |
·大衬套的有限元模型 | 第26-27页 |
·大衬套的计算结果 | 第27-29页 |
·小衬套的有限元计算 | 第29-31页 |
·小衬套的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小衬套的计算结果 | 第30-31页 |
·防扭拉杆的有限元计算 | 第31-34页 |
·防扭拉杆的有限元模型 | 第31-33页 |
·防扭拉杆的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防扭拉杆的有限元计算与公式计算的结果对比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含防扭拉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 第36-53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动力总成-拉杆悬置系统的计算模型 | 第37-45页 |
·系统的组成 | 第37页 |
·悬置元件 | 第37-38页 |
·动力总成—拉杆悬置计算模型的推导 | 第38-44页 |
·系统动能与质量矩阵 | 第38-40页 |
·系统势能与刚度矩阵 | 第40-44页 |
·能量解耦理论 | 第44-45页 |
·计算实例 | 第45-49页 |
·动力总成-拉杆悬置系统的参数 | 第45-46页 |
·Matlab 计算结果及ADAMS 模型 | 第46-49页 |
·Matlab 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ADAMS 模型及其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计算结果对比 | 第49页 |
·扭转刚度对动力总成-拉杆悬置系统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拉杆的质量参数对动力总成-拉杆悬置系统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惯性通道式液阻悬置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53-68页 |
·引言 | 第53页 |
·液阻悬置动静态特性的评价参数 | 第53页 |
·惯性通道式液阻悬置的实验研究 | 第53-66页 |
·实验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53-54页 |
·实验对象与实验设备 | 第54-55页 |
·液阻悬置及其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 | 第55-58页 |
·液阻悬置的静态特性实验 | 第55-56页 |
·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实验 | 第56-58页 |
·液阻悬置及其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对比 | 第58页 |
·液阻悬置及其橡胶主簧的动态特性 | 第58-61页 |
·动态实验条件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橡胶主簧的动刚度对液阻悬置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液阻悬置中惯性通道截面积对液阻悬置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