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堆肥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引言第16-34页
    1.1 石油的基本性质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16-17页
        1.1.1 石油基本性质第16页
        1.1.2 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大庆油田石油污染现状第16-17页
    1.2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第17-19页
        1.2.1 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第17页
        1.2.2 石油降解微生物第17-18页
        1.2.3 石油降解复合菌群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18页
        1.2.4 耐高温石油降解菌在石油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第18-19页
    1.3 石油污染土壤的堆肥修复技术第19-21页
        1.3.1 堆肥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第19-20页
        1.3.2 堆肥影响因素第20-21页
    1.4 堆肥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强化方法第21-24页
        1.4.1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堆肥修复第21-23页
        1.4.2 外源菌剂强化堆肥修复第23-24页
    1.5 石油降解的关键基因第24-26页
    1.6 分子生物学在微生物修复领域的应用第26-31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1-34页
        1.7.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1-32页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2页
        1.7.3 试验技术路线第32-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54页
    2.1 试验材料第34-37页
        2.1.1 试验样品第34-35页
        2.1.2 试验培养基第35页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第35-36页
        2.1.4 仪器设备第36-37页
        2.1.5 分析软件第37页
    2.2 耐高温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及性能测定第37-40页
        2.2.1 耐高温石油降解菌的筛选第37-38页
        2.2.2 石油降解复合菌群的组成第38页
        2.2.3 复合菌群降解条件的优化第38-39页
        2.2.4 复合菌群对原油组分降解效果分析第39-40页
    2.3 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第40-44页
        2.3.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第40-41页
        2.3.2 菌种鉴定第41页
        2.3.3 发酵条件初步优化第41-42页
        2.3.4 表面活性剂化学性质的定性分析第42-43页
        2.3.5 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的测定第43-44页
        2.3.6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第44页
    2.4 石油污染土壤的强化堆肥处理研究第44-47页
        2.4.1 石油污染土壤的堆肥处理技术第44-45页
        2.4.2 堆肥参数的测定第45-46页
        2.4.3 堆肥过程石油烃降解率及生物反应动力学分析第46页
        2.4.4 堆肥样品的气相色谱(GC-FID )分析第46-47页
    2.5 堆肥修复体系中细菌群落及多样性的研究第47-50页
        2.5.1 堆肥样品DNA的提取第47-48页
        2.5.2 堆肥样品细菌DNA的PCR扩增第48页
        2.5.3 堆肥样品的高通量测序检测第48-50页
    2.6 堆肥修复体系中ALKB多样性及定量分析第50-54页
        2.6.1 AlkB基因的克隆文库构建第50-52页
        2.6.2 AlkB克隆文库序列测定及分析第52页
        2.6.3 AlkB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Real Time-PCR)第52-5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4-105页
    3.1 耐高温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及性能测定第54-62页
        3.1.1 耐高温石油烃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遗传稳定性第54-56页
        3.1.2 石油降解复合菌群的组成第56-57页
        3.1.3 复合菌群降解条件的优化第57-62页
        3.1.4 复合菌群对原油组分降解效果分析第62页
    3.2 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第62-73页
        3.2.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第62-63页
        3.2.2 菌种鉴定第63-65页
        3.2.3 发酵条件初步优化第65-67页
        3.2.4 表面活性剂化学性质的定性分析第67-69页
        3.2.5 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性能的测定第69-71页
        3.2.6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第71-73页
    3.3 石油污染土壤的强化堆肥处理研究第73-85页
        3.3.1 堆肥参数的测定第73-79页
        3.3.2 堆肥过程石油烃降解率及生物反应动力学分析第79-80页
        3.3.3 堆肥样品的GC-FID分析结果第80-85页
    3.4 堆肥修复体系中细菌群落及多样性的研究第85-97页
        3.4.1 堆肥样品DNA的提取第85-86页
        3.4.2 堆肥样品总DNA的PCR扩增第86页
        3.4.3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第86-97页
    3.5 堆肥修复体系中ALKB多样性及定量分析第97-105页
        3.5.1 AlkB克隆文库分析第97-101页
        3.5.2 AlkB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第101-105页
4 讨论第105-110页
    4.1 耐高温复合菌群的筛选及应用第105页
    4.2 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105-106页
    4.3 不同堆肥修复体系对石油降解的影响第106页
    4.4 堆肥修复体系中细菌群落与石油降解的关系第106-108页
    4.5 堆肥修复体系中ALKB功能基因与石油降解的关系第108-110页
5 结论第110-112页
6 创新点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浆IL-35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下一篇:航电仿真评估系统数据实时显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