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与特征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6页 |
第一章 海阳大秧歌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环境 | 第16-20页 |
一、海阳大秧歌的自然生存环境 | 第16-18页 |
二、海阳大秧歌的人文生存环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起源和发展 | 第20-24页 |
一、远古时期的起源 | 第20-21页 |
二、海阳大秧歌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兴起 | 第21-22页 |
三、海阳大秧歌的变革 | 第22-23页 |
四、现当代海阳秧歌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的风格流派之比较 | 第24-27页 |
一、角色之比较 | 第25页 |
二、音乐伴奏之比较 | 第25-26页 |
三、表演风格之比较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音乐 | 第28-57页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形式 | 第28-39页 |
一、队伍结构 | 第29页 |
二、角色 | 第29-34页 |
三、阵势 | 第34-36页 |
四、表演程序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音乐 | 第39-57页 |
一、乐队伴奏 | 第40-53页 |
二、秧歌唱腔 | 第53-54页 |
三、秧歌剧 | 第54-57页 |
第三章 海阳大秧歌的传承与生存现状 | 第57-79页 |
第一节 海阳秧歌的传承 | 第57-61页 |
一、传承人 | 第57-60页 |
二、传承方式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 | 第61-79页 |
一、秧歌队的生存现状 | 第61-69页 |
二、海阳大秧歌的日常活动 | 第69-79页 |
第四章 海阳大秧歌的文化特征 | 第79-90页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中的海洋文化特征 | 第79-83页 |
一、角色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 | 第79-80页 |
二、音乐节奏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 | 第80-82页 |
三、仪式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 | 第82-83页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中的礼文化特征 | 第83-85页 |
一、表演程式中的礼文化 | 第83-84页 |
二、表演形式的礼文化 | 第84-85页 |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中男性文化特征 | 第85-90页 |
一、角色上的男性文化特征 | 第85-86页 |
二、音乐上的男性文化特征 | 第86-88页 |
三、男性表演中的“逗”与“斗” | 第88-90页 |
结语 | 第90-92页 |
参考资料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