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能耗现状与建筑节能 | 第9页 |
1.1.2 建筑墙体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3 相变蓄能技术 | 第10-11页 |
1.2 相变蓄能建筑围护结构优点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相变蓄能屋顶的优点及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相变蓄能墙体的优点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以墙体内表面热流衰减率为评价准则的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15-33页 |
2.1 相变墙体传热模型 | 第15-19页 |
2.1.1 相变传热简介 | 第15页 |
2.1.2 物理模型 | 第15-16页 |
2.1.3 控制方程及假设条件 | 第16-17页 |
2.1.4 初始条件 | 第17页 |
2.1.5 边界条件 | 第17-19页 |
2.2 评价准则 | 第19页 |
2.3 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19-23页 |
2.4 不同相变温度区间时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23-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以房间不舒适度为评价准则的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33-44页 |
3.1 采用相变墙体的房间传热模型 | 第33页 |
3.2 评价准则 | 第33-34页 |
3.3 不同朝向时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34-42页 |
3.3.1 东朝向 | 第34-39页 |
3.3.2 西朝向 | 第39-40页 |
3.3.3 南朝向 | 第40-41页 |
3.3.4 北朝向 | 第41-42页 |
3.4 不同相变温度区间时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同气候区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44-57页 |
4.1 气候分区及评价准则 | 第44-45页 |
4.2 夏热冬暖地区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45-48页 |
4.2.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 | 第45页 |
4.2.2 模拟结果 | 第45-48页 |
4.3 寒冷地区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48-52页 |
4.3.1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48页 |
4.3.2 模拟结果 | 第48-52页 |
4.4 严寒地区墙体相变材料层最优位置 | 第52-56页 |
4.4.1 严寒地区气候特征 | 第52-53页 |
4.4.2 模拟结果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