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益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阐释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 | 第16-17页 |
一、公益传播 | 第16-17页 |
二、微博公益传播 | 第17页 |
第二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发展脉络 | 第17-20页 |
一、第一阶段:摸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 | 第18-19页 |
二、第二阶段:一呼百应的上升阶段 | 第19-20页 |
三、第三阶段:常态经营的平稳阶段 | 第20页 |
第三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分类 | 第20-22页 |
一、根据参与主体划分 | 第20-21页 |
二、根据传播内容划分 | 第21页 |
三、根据活动周期划分 | 第21页 |
四、根据活动性质划分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社群主义 | 第22-24页 |
一、社群主义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微博公益传播的特点及其作用 | 第25-45页 |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特点 | 第25-39页 |
一、传播主体:情感共同体 | 第25-32页 |
(一)发起者让爱心汇聚 | 第25-27页 |
(二)受助者受益后反哺公益 | 第27-29页 |
(三)参与者让公益公益力量 | 第29-32页 |
二、传播内容:公共的善 | 第32-37页 |
(一)微博公益活动的传播 | 第32-34页 |
(二)微博公益活动的开展 | 第34-35页 |
(三)微博公益活动的推广 | 第35-37页 |
三、传播渠道:互动参与 | 第37-38页 |
(一)传播平台与时俱进 | 第37-38页 |
(二)传播渠道助力公益 | 第38页 |
四、传播效果:责任公民 | 第38-39页 |
(一)知行合一 | 第38-39页 |
(二)物质精神双提升 | 第39页 |
第二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作用 | 第39-44页 |
一、个人层面:倡导人人做公益 | 第39-41页 |
(一)公民意识得到提升 | 第39-40页 |
(二)网络共同体形成 | 第40-41页 |
二、社会层面:主张善的聚集 | 第41-43页 |
(一)传递社会正能量 | 第41-42页 |
(二)补充公益生态链 | 第42-43页 |
三、国家层面:推动政策完善 | 第43-44页 |
(一)提升国家形象 | 第43页 |
(二)完善公益法规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一、参与主体动机不一 | 第45-47页 |
(一)参与主体身份复杂 | 第45-46页 |
(二)参与主体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 第46页 |
(三)公众信任度不高 | 第46-47页 |
二、公益活动过程信息不畅 | 第47-48页 |
(一)缺少日常信息的发布 | 第47页 |
(二)缺少原创微博的发布 | 第47-48页 |
(三)缺少媒体合作意识 | 第48页 |
三、公益组织后劲不足 | 第48-49页 |
(一)公益组织缺乏活力 | 第48-49页 |
(二)志愿者队伍缺乏规范 | 第49页 |
第二节 完善微博公益传播的路径 | 第49-54页 |
一、加强公益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一)治理微博公益组织乱象 | 第50页 |
(二)完善网络公益的法律制度 | 第50-51页 |
(三)加大政府制度的推动力度 | 第51页 |
二、规范参与主体素养 | 第51-52页 |
(一)提升博友素质,完善微博管理 | 第51页 |
(二)改变大V主导,实现全民公益 | 第51-52页 |
(三)优化志愿者队伍,保证公益服务品质 | 第52页 |
三、提高公益组织影响 | 第52-54页 |
(一)实现公益信息的有效传播 | 第52页 |
(二)加大公益活动的创新与互动 | 第52-53页 |
(三)联合传统媒体助力微博公益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微博公益“免费午餐”个案研究 | 第55-62页 |
第一节 项目概述 | 第55-57页 |
一、项目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一)项目背景 | 第55页 |
(二)项目缘起 | 第55-56页 |
二、项目开展 | 第56-57页 |
(一)探索阶段 | 第56页 |
(二)规范阶段 | 第56页 |
(三)创新阶段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项目特点 | 第57-59页 |
一、公益传播的互动模式 | 第57-58页 |
二、透明公开的公益机制 | 第58-59页 |
第三节 项目启示 | 第59-61页 |
一、微博畅通的传播渠道 | 第59-60页 |
二、微博平民的捐助方式 | 第60-61页 |
三、微博平台的官民共治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