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除涝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海绵城市基本理论 | 第18-40页 |
2.1 海绵城市的内涵 | 第18-24页 |
2.1.1 涵义、特征、建设途径 | 第18-19页 |
2.1.2 低影响开发 | 第19-21页 |
2.1.3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相互关系 | 第21页 |
2.1.4 传统城市与海绵城市对比 | 第21-24页 |
2.2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 | 第24-31页 |
2.2.1 建设措施 | 第24-29页 |
2.2.2 设施选择与规模 | 第29-31页 |
2.3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除涝规划中的应用 | 第31-38页 |
2.3.1 城市内涝及解决办法 | 第31-33页 |
2.3.2 规划控制目标 | 第33-35页 |
2.3.3 规划技术路线及实施策略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 第40-50页 |
3.1 模型选择 | 第40-41页 |
3.2 模型概述 | 第41-43页 |
3.3 模型基本结构 | 第43-48页 |
3.3.1 子流域概化 | 第43页 |
3.3.2 产汇流计算 | 第43-46页 |
3.3.3 调蓄计算 | 第46-47页 |
3.3.4 管道演算 | 第47-48页 |
3.4 LID模块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应用实例 | 第50-75页 |
4.1 规划区基本情况 | 第50-56页 |
4.1.1 自然概况与社会经济 | 第50-53页 |
4.1.2 河网水系现状 | 第53页 |
4.1.3 排涝现状 | 第53页 |
4.1.4 洪涝灾害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4.1.5 存在问题 | 第56页 |
4.2 规划范围、目标与标准 | 第56-57页 |
4.3 水文分析计算 | 第57-61页 |
4.3.1 排涝设计雨量 | 第57-59页 |
4.3.2 设计雨型及过程 | 第59-61页 |
4.4 传统除涝规划 | 第61-64页 |
4.4.1 总体思路 | 第61页 |
4.4.2 除涝工程规划 | 第61-64页 |
4.5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除涝规划 | 第64-71页 |
4.5.1 总体思路 | 第64页 |
4.5.2 模型构建 | 第64-67页 |
4.5.3 设施选择与规模计算 | 第67-71页 |
4.6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6.1 径流控制分析 | 第71-72页 |
4.6.2 洪峰控制分析 | 第72-73页 |
4.6.3 积水情况分析 | 第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