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1-12页
        1.4.1 本文创新点第11页
        1.4.2 不足之处第11-12页
第2章 文化及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第12-17页
    2.1 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第12-13页
        2.1.1 文化的含义第12页
        2.1.2 文化的特征第12-13页
    2.2 自信的内涵及其表现第13-14页
        2.2.1 自信的含义第13-14页
        2.2.2 自信的表现第14页
    2.3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表现第14-17页
        2.3.1 文化自信的含义第14-15页
        2.3.2 文化自信的表现第15-17页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表现及特征第17-24页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第17-18页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7页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第17-18页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表现第18-20页
        3.2.1 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第18-19页
        3.2.2 对我国红色革命文化充满自信第19-20页
        3.2.3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第20页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特征第20-24页
        3.3.1 独特的民族性第21页
        3.3.2 鲜明的时代性第21-22页
        3.3.3 科学的辩证性第22页
        3.3.4 超强的可塑性第22-24页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依据第24-32页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第24-27页
        4.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第24-25页
        4.1.2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第25-26页
        4.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第26-27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第27-29页
        4.2.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第27-28页
        4.2.2 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第28-29页
        4.2.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第29页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第29-32页
        4.3.1 我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第30页
        4.3.2 我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第30-31页
        4.3.3 中华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第31-32页
第5章 新形势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第32-42页
    5.1 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32-34页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32页
        5.1.2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32-33页
        5.1.3 继续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第33-34页
    5.2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第34-36页
        5.2.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4-35页
        5.2.2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第35-36页
        5.2.3 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第36页
    5.3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第36-39页
        5.3.1 加强我国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第36-37页
        5.3.2 加强我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第37-38页
        5.3.3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平台第38-39页
    5.4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39-42页
        5.4.1 精选对外文化的传播内容第39-40页
        5.4.2 提升文化的国际交流水平第40页
        5.4.3 提高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同伴关系现状与应对--以成都市7所初中为例
下一篇:基于DSP的三维锥束FDK算法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