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马五段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的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1.6 取得的主要进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4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20-21页 |
2.2 沉积演化背景 | 第21页 |
2.3 地层特征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24-37页 |
3.1 储集岩石学特征 | 第24-25页 |
3.2 储集空间类型 | 第25-29页 |
3.3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29-31页 |
3.4 储层物性 | 第31-37页 |
第四章 气、水层综合识别方法 | 第37-48页 |
4.1 天然气、地层水地化特征 | 第37-39页 |
4.2 典型气、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39-42页 |
4.2.1 气、水井特征 | 第39-40页 |
4.2.2 气水层测井响应 | 第40-42页 |
4.3 气、水层测井综合识别方法 | 第42-48页 |
4.3.1 交会图法识别气水层 | 第42-45页 |
4.3.2 判别分析法识别 | 第45-46页 |
4.3.3 判别结果评价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气、水分布特征 | 第48-55页 |
5.1 气、水井无阻流量平面分布 | 第48页 |
5.2 气、水层分布特征 | 第48-55页 |
5.2.1 单井气、水层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5.2.2 气、水层连井剖面特征 | 第50-55页 |
第六章 气、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55-70页 |
6.1 构造背景 | 第55-58页 |
6.2 古地貌 | 第58-60页 |
6.3 铝土岩展布 | 第60-63页 |
6.4 储层非均质性 | 第63-67页 |
6.4.1 分隔层 | 第63-65页 |
6.4.2 气水单元划分 | 第65-67页 |
6.5 气水分布模式 | 第67-70页 |
结论和认识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博土/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