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状及其特点 | 第21-35页 |
2.1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 第21-24页 |
2.1.1 新媒体的基本内涵 | 第22-23页 |
2.1.2 新媒体的发展及融合趋势 | 第23-24页 |
2.2 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势 | 第24-26页 |
2.3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现状 | 第26-31页 |
2.4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 第31-35页 |
2.4.1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海量化 | 第31-32页 |
2.4.2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化 | 第32-33页 |
2.4.3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集群性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主体、途径 | 第35-46页 |
3.1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 | 第35-39页 |
3.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3.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 第36-38页 |
3.1.3 政治活动的生活化表述 | 第38-39页 |
3.2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 | 第39-41页 |
3.2.1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传播者 | 第39-41页 |
3.2.2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用户 | 第41页 |
3.3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 | 第41-46页 |
3.3.1 网络传播技术的运用 | 第43-44页 |
3.3.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运用 | 第44页 |
3.3.3 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腾讯QQ等社交软件的运用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面临的挑战 | 第46-50页 |
4.1 管理手段存在的滞后性无法有效满足传播需求 | 第46-47页 |
4.2 网络话语表现出的差异性对公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形成削减影响 | 第47页 |
4.3 海量的信息传播导致马克思主义传播实际效果遭到削弱 | 第47-48页 |
4.4 新媒体传播去中心化导致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主导作用被弱化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对策分析 | 第50-60页 |
5.1 建立并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管理体系 | 第50-52页 |
5.2 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络话语体系,跨过“话语鸿沟” | 第52-54页 |
5.3 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强其信息甄别能力 | 第54-56页 |
5.3.1 从教学实践环节深化理论研究,提高传播者的素质 | 第54-55页 |
5.3.2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第55-56页 |
5.4 主流媒体强势进入新媒体舆论场,形成传播合力 | 第56-60页 |
5.4.1 建立多元化的对外传播主体 | 第57-58页 |
5.4.2 创新对外传播模式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