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基础理论 | 第19-31页 |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4页 |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内涵 | 第19-22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特征 | 第22-24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作用 | 第24-26页 |
(一)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 第24-25页 |
(二)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的转化 | 第25页 |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依据 | 第26-31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二)现实依据 | 第28-29页 |
(三)政策依据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45页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1-32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1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1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31-32页 |
(四)调查方法 | 第32页 |
(五)调查实施 | 第32页 |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教育目标较为笼统缺乏层级性 | 第32-33页 |
(二)教育内容较为粗放缺乏侧重与梯度 | 第33-35页 |
(三)教育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 第35-36页 |
(四)教育评价较为含糊缺乏科学性 | 第36-38页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5页 |
(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 第38-41页 |
(二)高校实施分层教育的条件保障还不成熟 | 第41-43页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对策分析 | 第45-60页 |
一、明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原则 | 第45-47页 |
(一)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 第45-46页 |
(二)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统一 | 第46-47页 |
(三)保底性与提升性相统一 | 第47页 |
(四)相对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统一 | 第47页 |
二、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 第47-56页 |
(一)区分大学生的不同层次 | 第48-50页 |
(二)制定分层递进的教育目标体系 | 第50-51页 |
(三)把握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和难易度 | 第51-53页 |
(四)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体系 | 第53-55页 |
(五)建立全方位的教育评价机制 | 第55-56页 |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素质 | 第56-58页 |
(一)树立科学的分层教育理念 | 第56页 |
(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第56-57页 |
(三)提高实施分层教育的能力 | 第57-58页 |
四、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育的环境 | 第58-60页 |
(一)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 | 第58页 |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施分层教育的激励机制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