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1.2.1 智慧社区养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BIM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物联网在智慧社区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2 BIM及智慧社区养老相关理论 | 第20-38页 |
2.1 BIM技术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2.1.1 BIM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 第20-22页 |
2.1.2 BIM技术的特点 | 第22-25页 |
2.2 智慧社区养老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5-27页 |
2.2.1 社区与社区养老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2 智慧社区与智慧社区养老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 我国的养老现状及智慧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 第27-36页 |
2.3.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27-30页 |
2.3.2 机构养老难当重任 | 第30-31页 |
2.3.3 传统家庭养老难以为继 | 第31-33页 |
2.3.4 智慧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分析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智慧社区养老质量影响因素识别与权重确定 | 第38-54页 |
3.1 影响因素的基础理论 | 第38-41页 |
3.1.1 社会嵌入理论 | 第38-39页 |
3.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39页 |
3.1.3 老年人对社区环境的特殊需求 | 第39-41页 |
3.2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第41-45页 |
3.2.1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1页 |
3.2.2 因素的开发与定义 | 第41-45页 |
3.3 基于结构熵权法的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 第45-52页 |
3.3.1 方法的选择 | 第45-46页 |
3.3.2 结构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3.3.3 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7-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基于BIM的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平台构建 | 第54-80页 |
4.1 老年人智慧社区养老管理模块划分 | 第54-57页 |
4.1.1 智慧老年生活管理模块 | 第55页 |
4.1.2 智慧医疗服务管理模块 | 第55-56页 |
4.1.3 智慧社区服务管理模块 | 第56-57页 |
4.1.4 智慧生活环境管理模块 | 第57页 |
4.2 基于BIM的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平台架构 | 第57-61页 |
4.2.1 BIM智慧社区数据采集层 | 第59页 |
4.2.2 BIM智慧社区数据传输层 | 第59-60页 |
4.2.3 BIM智慧社区公共平台层 | 第60页 |
4.2.4 BIM智慧社区综合应用层 | 第60-61页 |
4.3 BIM在智慧社区养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第61-71页 |
4.3.1 BIM在智慧老年生活中的应用 | 第61-63页 |
4.3.2 BIM在智慧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 第63-65页 |
4.3.3 BIM在智慧社区服务中的应用 | 第65页 |
4.3.4 BIM在智慧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 第65-71页 |
4.4 BIM智慧社区老年人安全疏散的应用案例分析 | 第71-79页 |
4.4.1 老年人社区安全疏散环境的构建 | 第71-72页 |
4.4.2 老年人疏散模拟参数的设定 | 第72-73页 |
4.4.3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疏散模拟分析 | 第73-76页 |
4.4.4 方案优化及对策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基于TOPSIS的BIM智慧社区养老质量影响评价 | 第80-92页 |
5.1 BIM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 第80-83页 |
5.2 基于TOPSIS的BIM智慧社区养老质量影响评价方法选定 | 第83-85页 |
5.3 基于TOPSIS的BIM智慧社区养老质量影响评价 | 第85-90页 |
5.3.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85-88页 |
5.3.2 比较分析 | 第88-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