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水锤论文

多水源环状管网断流水锤防护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水锤基本概念综述第11-12页
        1.2.1 水锤概念和划分第11页
        1.2.2 水锤现象发生原因及其事故危害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的水锤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给水管网水柱分离及断流弥合水锤分析第13-18页
    2.1 给水管网流态分析第13-15页
        2.1.1 给水管网常见流态第13-15页
        2.1.2 6 种流态间的转换关系第15页
    2.2 给水管网的气囊特点和危害第15-18页
        2.2.1 给水管网产生气囊的原因第15-16页
        2.2.2 管段气囊特征第16页
        2.2.3 管段气囊造成的危害第16-18页
第三章 水锤计算基本原理及边界条件第18-34页
    3.1 计算基础微分方程式和特征线第18-25页
        3.1.1 水锤计算的发展历史第18页
        3.1.2 基本微分方程第18-19页
        3.1.3 特征线的简化第19-25页
    3.2 管路的边界条件第25-28页
        3.2.1 缓闭止回阀边界条件第25-26页
        3.2.2 排气阀边界条件第26-27页
        3.2.3 调压塔边界条件第27-28页
    3.3 水泵边界条件第28-31页
        3.3.1 泵全特性曲线第28-30页
        3.3.2 边界条件方程第30-31页
    3.4 节点边界条件第31-34页
        3.4.1 管道连接处边界的条件第31-32页
        3.4.2 管道分支连接边界条件第32-34页
第四章 断流水锤工况数学计算模拟第34-39页
    4.1 管道水柱分离第34-35页
    4.2 断流水锤计算原理分析第35-39页
第五章 多水源供水管网水锤防护计算机程序编写第39-48页
    5.1 计算机程序编制第39页
        5.1.1 意义第39页
        5.1.2 编程语言第39页
    5.2 给水管网程序同条供水管线程序的异同第39-48页
        5.2.1 给水管网与长距离管道参数比较第40-45页
        5.2.2 环状管网与长距离管道节点比较第45-46页
        5.2.3 环状管网与长距离管道参数计算第46页
        5.2.4 环状管网与长距离管道空气阀门位置第46-48页
第六章 济南市多水源环状网水锤防护运算实例第48-79页
    6.1 工程基本概况第48-55页
        6.1.1 工程简介及管线布置第48页
        6.1.2 工程平面简图第48-51页
        6.1.3 附属构筑物第51-52页
        6.1.4 水泵参数第52-53页
        6.1.5 计算说明第53-55页
        6.1.6 项目研究内容第55页
    6.2 低区非稳定流工况第55-68页
        6.2.1 工况一:济南市给水管网高区全部停泵第55-59页
            6.2.1.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56-57页
            6.2.1.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57-59页
        6.2.2 工况二:济南市供水管网高区 2/3 停泵第59-63页
            6.2.2.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59-61页
            6.2.2.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61-63页
        6.2.3 工况三:济南市供水管网高区 1/3 停泵第63-66页
            6.2.3.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63-65页
            6.2.3.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65-66页
        6.2.4 典型水厂、加压站水泵倒转速第66-68页
    6.3 高区非稳定流工况第68-78页
        6.3.1 工况一:济南市给水管网高区全部停泵第68-71页
            6.3.1.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68-69页
            6.3.1.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69-71页
        6.3.2 工况二:济南市供水管网高区 2/3 停泵第71-74页
            6.3.2.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71-72页
            6.3.2.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72-74页
        6.3.3 工况三:济南市供水管网高区 1/3 停泵第74-77页
            6.3.3.1 方案一: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的非稳定流运算第74-75页
            6.3.3.2 方案二:在原桩号处设置缓冲排气阀,在各对应桩号处设置箱式双向调压塔的非稳定流运算第75-77页
        6.3.4 典型水厂、加压站水泵倒转速第77-78页
    6.4 方案结果分析比较第78-79页
结论与建议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研究
下一篇:多烯多胺接枝絮凝剂的制备及对高含氮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