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1.1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 第12-15页 |
1.1.1 大肠癌的中医病名 | 第12页 |
1.1.2 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1.1.3 从"瘀"、"毒"论大肠癌肝转移病机 | 第14-15页 |
1.2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15-19页 |
1.2.2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 第19-20页 |
1.3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预后 | 第20-22页 |
1.3.1 基线情况与预后的关系 | 第20页 |
1.3.2 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 第20页 |
1.3.3 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2.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 | 第22页 |
2.2.2 治疗组的治疗方案 | 第22-23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3页 |
2.3.1 生存分析的观察指标 | 第23页 |
2.3.2 预后分析的观察指标 | 第23页 |
2.3.3 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 | 第23页 |
2.4 研究方案及统计学方法 | 第23-26页 |
2.4.1 研究方案 | 第24页 |
2.4.2 统计学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6-34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6-28页 |
3.2 生存分析 | 第28-32页 |
3.2.1 两组总生存期的比较 | 第28-29页 |
3.2.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 | 第29-30页 |
3.2.3 分层后两组生存期的比较 | 第30-32页 |
3.3 预后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3.4 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3-34页 |
3.4.1 骨髓抑制发生率的比较 | 第33页 |
3.4.2 腹泻发生率的比较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41页 |
4.1 祛瘀解毒方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运用 | 第34-35页 |
4.2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现状 | 第35-36页 |
4.3 生存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4.3.1 两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的比较 | 第36页 |
4.3.2 分层后两组生存期的比较 | 第36-37页 |
4.4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因素的分析 | 第37-39页 |
4.4.1 不同治疗手段对预后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2 分化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 第38页 |
4.4.3 碱性磷酸酶对预后的影响 | 第38-39页 |
4.5 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9页 |
4.5.1 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比较 | 第39页 |
4.5.2 化疗期间腹泻的发生率比较 | 第39页 |
4.6 结论 | 第39-40页 |
4.7 问题及展望 | 第40-41页 |
4.7.1 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7.2 展望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