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3 研究目的第11页
        1.1.4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论文框架第16-17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1.4.1 可持续景观第17页
        1.4.2 可持续雨水管理第17页
        1.4.3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第17-20页
第2章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的基础研究第20-28页
    2.1 高校校园景观与雨水景观第20-21页
        2.1.1 高校校园景观的构成、功能与特点第20-21页
        2.1.2 景观在高校校园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第21页
        2.1.3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第21页
    2.2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第21-23页
        2.2.1 雨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内涵分析第21-22页
        2.2.2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建设的可持续观第22页
        2.2.3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第22-23页
    2.3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机制第23-25页
        2.3.1 对自然系统的适应第23-24页
        2.3.2 对社会系统的适应第24-25页
        2.3.3 对经济系统的适应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8页
第3章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的现状研究第28-32页
    3.1 降雨引发的高校校园环境问题分析第28-29页
        3.1.1 高校校园地表雨水径流泛滥第28页
        3.1.2 高校校园雨水水文过程被破坏第28-29页
        3.1.3 高校校园土壤受到侵蚀第29页
        3.1.4 高校校园及周围环境遭到污染第29页
    3.2 高校校园普遍存在的雨水景观问题第29-31页
        3.2.1 地表空间设计不合理,校园积水严重第29页
        3.2.2 雨水设施只是功能性构件,没有艺术性第29-30页
        3.2.3 雨水景观分散碎片化,景观效果差第30页
        3.2.4 气候因素欠考虑,地域特色不明显第30页
        3.2.5 雨水景观缺少体验价值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的评价标准第32-34页
    4.1 宏观层面第32页
    4.2 中观层面第32页
    4.3 微观层面第32-34页
第5章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第34-70页
    5.1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34-35页
        5.1.1 自然做功第34页
        5.1.2 整体设计第34页
        5.1.3 因地制宜第34页
        5.1.4 创新利用第34-35页
    5.2 校园场地土壤条件评估第35页
    5.3 高校校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第35-38页
        5.3.1 根据校园建筑类型布局第36-37页
        5.3.2 根据校园建筑布局方式布局第37-38页
    5.4 高校校园雨水景观设计第38-57页
        5.4.1 结合校园绿地第38-43页
        5.4.2 结合校园广场第43-46页
        5.4.3 结合校园道路第46-48页
        5.4.4 结合校园停车场第48-49页
        5.4.5 结合校园水体第49-50页
        5.4.6 结合校园建筑第50-57页
    5.5 植物选择要点第57页
    5.6 雨水景观的设计目标第57-61页
        5.6.1 可视化雨水景观第58-59页
        5.6.2 体验化雨水景观第59-60页
        5.6.3 弹性多用途化雨水景观第60页
        5.6.4 科普化雨水景观第60-61页
    5.7 设计探索---以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雨水采摘园为例第61-68页
        5.7.1 项目概况第61-63页
        5.7.2 长春市气候特征第63页
        5.7.3 场地现状分析第63页
        5.7.4 设计目标第63-64页
        5.7.5 设计途径第64-67页
        5.7.6 植被配置第67-68页
    5.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社会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神农架林区的调查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税合并征收的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