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 第18-26页 |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的内涵 | 第18-21页 |
2.1.1 问题的含义及其种类 | 第18-20页 |
2.1.2 问题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20-21页 |
2.1.3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问题教学策略 | 第21页 |
2.2 问题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2.2.1 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的问题性思维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的认知失调的理论 | 第22页 |
2.2.3 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 | 第22-23页 |
2.2.4 多元智能学说关于人类智力类型的理论 | 第23页 |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2.3.1 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性思维”的能力 | 第24页 |
2.3.2 有利于发展学生感知与解读“问题信息”的能力 | 第24-25页 |
2.3.3 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 第25-26页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应用的调查分析 | 第26-35页 |
3.1 调查情况概述 | 第26-28页 |
3.1.1 调查对象界说 | 第26-27页 |
3.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 第27-28页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问题教学策略运用的重形式、轻过程性 | 第28-29页 |
3.2.2 问题教学策略运用的多讲授、少探究性 | 第29-30页 |
3.2.3 问题教学策略运用的高随意、低实效性 | 第30-31页 |
3.3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5页 |
3.3.1 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特点的制约 | 第32页 |
3.3.2 受高中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受教师对“问题”的认识与把握能力的限制 | 第33-35页 |
4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 | 第35-44页 |
4.1 问题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 | 第35-37页 |
4.1.1 教师的引导性原则 | 第35页 |
4.1.2 教学的情境性原则 | 第35-36页 |
4.1.3 学生的自主性原则 | 第36页 |
4.1.4 学习的生成性原则 | 第36-37页 |
4.1.5 知识的建构性原则 | 第37页 |
4.2 问题教学策略实施的路径 | 第37-39页 |
4.2.1 教学设计中倡导“问题理念”的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4.2.2 教学实施中落实“问题解决”的合作探究性学习 | 第38页 |
4.2.3 教学评价中贯彻以发展学生“问题能力”为标准 | 第38-39页 |
4.3 问题教学策略应用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分析 | 第39-44页 |
4.3.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 第39-42页 |
4.3.2《影响价格的因素》实施分析 | 第42-44页 |
5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8页 |
5.1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情境性——联系生活实际 | 第44页 |
5.2 “问题”的设置要依据知识的表征形式——具有逻辑性 | 第44-46页 |
5.3 “问题”设置的形式要新颖——具有启发性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问卷调查表 | 第52-55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